射電源表
正文
記載射電源的名稱、位置、強度等數據的表冊。射電望遠鏡與光學望遠鏡不同,接收的是來自天體一個狹窄頻帶的射電。由於各射電源頻譜間差異很大,因而各個頻帶的射電會有顯著不同,以致儀器在某一頻率下接收到的源,在另一頻率下就可能接收不到。又由於儀器解析度、靈敏度和可覆蓋天區不同,因而射電源表隨使用的儀器而異,以致造成表冊種類甚多,篇幅浩繁。射電源表一般載有下列各種數據,但並不是每一種表都包括相同的內容。
射電源名稱 開始時用星座名稱來表示,如天鵝座A、仙后座A、室女座 A……等。隨著發現的射電源不斷增多,不同的射電源表便用各自的源表符號來表示。1955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曾編纂了一個已確切知道的射電源表,採用HHSDN表示法(第三個字母S表示南半球,北半球則用N表示),可惜這種表示法沒有被以後的源表所採用,以致發展到目前有名目繁多的十幾種表示法。源表符號一般以台站名稱或編者名字的縮寫字母表示。源名有的以坐標,有的以順序號碼或者以二者兼用的方式表示。例如,3CNNN(3C表示劍橋第三射電源表)、4CDD.NN(4C表示劍橋第四射電源表)、VRODD.HH.NN(VRO表示美國弗米林河天文台射電源表)、HHMM±DDWNNn(W表示荷蘭韋斯特博克天文台射電源表)、OB-OZ Dhh.h(O表示美國俄亥俄大學射電源表、B-Z分別代表赤經0時~23時,O不包括在內)、PKSHHMM±DDd(PKS表示澳大利亞國立帕克斯射電天文台射電源表)。其他字母含義如下:HH表示赤經時角;MM表示赤經分角;±DD(或D)表示赤緯度角;d表示赤緯十分之一度角;hh.h表示赤經百分之一時角單位數值(小數點後為千分之一);NN(或N,NNN)表示順序號碼;n為各種補充表示。1973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 28組再次建議採用帕克斯系統的8位字元坐標表示法(即HHMM±DDd)。這為後來不少射電源表所採納,但一些著名的有長期系統觀測的源表,如5C表、俄亥俄射電源表等,仍沿用其原來的表示法。很多源表中都有與其他源表相互對照的源名稱說明,特別是1970年美國俄亥俄大學編纂了一個有12,000個源的總表,其中給出了它們在各個源表中的名稱對照,並且計畫以後不斷補充和修正。1977年,總表所列的射電源的數目已增加到30,000個。 位置、強度及其誤差 源的位置是用觀測圖形與天線束理論回響圖形進行擬合而得到的。此外,還須對系統的相位偏差和電離層折射偏差進行修正。強度的確定大多根據該天區某些熟知的源,訂出標度因子進行相對測量。它們的誤差除了來自噪聲和混淆作用外,還來自天線方向圖的不規則性,整個接收系統增益、相位的起伏、電離層折射的不均勻性以及標度因子的誤差等等。目前已發表的不少源表的位置精度達到幾角秒,個別的達到零點幾角秒的量級,與光學星表接近,但赤緯精度大都比較低。至於強度精度,較好的誤差為百分之幾,一般在百分之十以上。
可信度和完整性、極限流量密度 天線方向圖對源的混淆作用,使低亮度展源和亮度分布複雜的源不易被檢測和確認,再加上測量誤差,這些都會導致源的誤認和遺漏,並且影響到射電源表中源的可信度和完整性。可信度是指該射電源表中的源有多少真正符合要求;完整性是指射電源表收集了多少真正符合要求的源。二者結合起來表示表的質量。源數是指流量密度超過某一極限而言的源,這同選取的極限流量值有關。由於真正的源數無法知道,大多數射電源表都通過互相比較,特別是與同一頻率下極限流量密度更低、天線解析度更高的源表進行比較來估計。
覆蓋天區和源數 受天線所在地區和天線的活動性能的限制,觀測到的天區總是有限的。要完成低極限流量密度的大面積天區測量,需要很長的時間。射電源表有幾十種,但覆蓋面積大於全天區之半(6.3球面度)、源數又超過1,000個的只有幾種。它們是:CUL(澳大利亞庫爾古拉射電天文台射電源表)、MSH(澳大利亞弗勒斯天文台射電源表)、WKB(英國劍橋大學穆拉德射電天文台射電源表)以及前述的OB-OZ、4C、PKS。
最全面的射電源表是OB-OZ表,它所覆蓋的天區最大(8.7球面度),源數最多(19,620個),觀測深度也最大(每球面度2,240個源),有各種源表名稱的對照,並且是唯一附有全部亮度分布圖的射電源表。大於 0.5央的,估計可信度達98%,完整性達96%,公認是至今最完整和最可信的射電源表。在各種源表的基礎上進一步編纂全面綜合的源表是很必要的。上面提到的俄亥俄射電源總表就是最好的一個。此外,還編有以某種特殊類型源匯集的表,如超新星遺蹟、射電星、脈衝星、電離氫區的源表等。
參考書目
J.D.Kraus, Vistas in Astronomy, Vol.20,pp.445~474,Pergamon Press,London,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