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國

語出:(1).封土立國。《周禮·夏官·大司馬》:“制畿封國,以正邦國。”鄭玄註:“封,謂立封於疆為界。”《漢書·諸侯王表》:“立爵五等,封國八百。”(2).指所封之國。《國語·晉語三》:“既敗而誅,又失有罪,不可以封國。”韋昭註:“不可以守封國。”宋曾鞏《太祖皇帝總敘》:“漢祖封國過制,反者更起,累世乃定。”

定義

封國是一種制度,在我國西周時期即有,只是那時叫做分封制,是在地方上分封同姓的王族到地方上做諸侯,封國和郡縣制度統稱為郡國制,在西漢建立之時,由於同姓較少,所以把同姓的王族分封到地方,封國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常常會與朝廷作對。後來諸侯實力增大,對朝廷構成威脅,所以採納謀臣晁錯的建議,削弱諸侯勢力,到漢武帝時,頒布推恩令才逐漸讓封國退出舞台。

形成原因

在古代,封國之所以會形成,是由於統治者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因而要把自己的親信安置在重要位置,從而保證自己的統治權威不會喪失,封國制度在古代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安定,但時間一久,封國的弊端就會顯露出來。
西漢初期之所以實行封國制,就是由於剛開始時統治者的地位不穩,從而為鞏固自身統治,需要找些自己信得過的人維護江山穩定。等到統治穩固了,同時又由於種種因素,封國制不適應社會需求時,就會退出歷史舞台。

消失緣由

封國制之所以會消失,是由於這種制度不能長久沿襲。封國製成立之初,派往重要地區的人絕大部分和皇帝有密切關係,而一旦時間久遠,後來的皇帝和世襲的後代間關係越來越淡,而各地區由於得不到中央有效管理,逐漸地擴大勢力,並有了反叛中央的野心,最終導致了這一制度的消亡。

二、

古國名,姜姓,又稱封父國、封方,是炎帝的後裔。相傳炎帝裔孫名鉅,曾為黃帝之師。夏朝時,封鉅的後代於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為諸侯國,後人曾經稱他為封父,實際上是以地名為人名。周代,封父之國滅亡,其國人分兩姓,一為封姓,一為封父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