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燒

語出:明 高濂 《遵生八箋·論定窯》:“ 元 時 彭君 寶燒,於 霍州 者名曰霍窰,又曰彭窰。” 清 朱琰 《陶說》卷六:“寶燒,以西紅寶石末燒也。”

拼音

bǎoshāo

解釋

用紅寶石末燒制的瓷器。

簡介

寶燒即是“填紅”釉。一般來說是將瓷器表上好的白釉剔去,填以霽紅釉,成三魚、三果紋樣。燒成後,紋樣渾然—體,呈色鮮紅,汁水晶瑩,圖案凸出釉面,有時擴展到白釉下面,好象從胎骨內燒出。後人誤以為是紅寶石末入釉所燒,故名“寶燒”。
明永樂、宣德始有,常見品種有寶燒三魚、三果高足杯和永樂梨形壺。清雍正、乾隆有仿永、宣寶燒器,但與明代不同,其霽紅釉是完全的石灰釉,含氧化鈣很高,鉀、鈉低,故釉層薄而勻,紋樣無凸出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