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2月1日)
叢書名: 高等醫學院校教材
平裝: 24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40160730
條形碼: 9787040160734
尺寸: 27.6 x 20 x 1.2 cm
重量: 440 g
內容簡介
1.教材編寫內容以緒論引導,後續五篇十六章。抗原篇兩章、免疫系統篇四章、免疫應答篇四章、免疫學套用篇兩章及臨床免疫篇四章。教材在緒論中捨去了國內一般免疫學教材系統描述的免疫學發展史,僅重點介紹了免疫學概念、研究內容及在醫學中的生物學地位,以突出免疫學與醫學專業的密切相關性。書中將一般同類教材以章出現的抗原單獨立為一篇;以章出現的免疫球蛋白與抗體、補體系統、細胞因子,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白細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等免疫分子降為節,分別歸屬於體液中的免疫分子和膜結合免疫分子兩個章節;將一般置於臨床免疫中的超敏反應作為病理免疫與生理性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應共同列入免疫應答篇章。其目的是想給初學者一個更為系統的免疫學框架。
2.為方便學生使用,該教材在免疫學檢測章節中,除介紹了同類教材重點描述的免疫學檢測方法及原理外,增加了醫學本科生應當掌握的免疫學基本操作技能和實驗課所設實驗內容的操作指南,以使“一書兩用”,有利於教與學。
3.為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醫學免疫學”的學習閱讀興趣,教材寫入了部分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但又有助於學生理解基本理論問題的內容,並以小字標識。將與各章節內容相關的免疫學研究重大成果及有關小知識以“相關連結”附於書中,供學生參考。
4.為幫助學生熟練記憶免疫縮寫名詞,文中重要名詞一般第一次出現時標明英文,再次出現只顯示英文縮寫。
5.顧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教材注重了圖文並茂。文中各章節的大多數圖表均由相應章節的編寫者自行繪製,雖然繪製風格略有差異,但圖文相得益彰,利於學生文圖對照,同時省去了另加圖解的程式。
6.教材的部分名詞概念及中英文對照參考中國免疫學會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名詞定名。
本教材是山西省3所主要醫學院校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教師共同努力的成果。除承擔撰寫任務的各位編者外,校教材科陳曉懷科長對教材編寫的組織和出版工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山西醫科大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主任王言貴教授、原生殖免疫研究室主任鄭振群教授對教材編寫的策劃給予了重要的指導;教研室教師張帆、姚紅、范國權、郭海秀,研究生王艷紅、郝小夏在插圖的修改、全書文字的校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教研室的其他工作人員也為教材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對他們所做的無私奉獻致以深深謝意。
教材的編寫直接關係教學質量,限於編者的學識水平和教學經驗,教材中必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懇請國內同仁與讀者指正。
目錄
緒論
一、免疫學概述
二、免疫學與臨床醫學
三、《實用醫學免疫學》教材的基本內容
第一篇 抗原
第一章 抗原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抗原的性能及構成條件
一、概念與性能
二、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
三、抗原的特異性和交叉反應
第二節 抗原的類型
一、根據抗原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時對
T細胞的依賴性分類
二、根據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係分類
三、根據抗原的提呈途徑分類
第二章 抗原的醫學意義
第一節 醫學上重要的抗原
一、異種抗原
二、同種異體抗原
三、自身抗原
四、腫瘤抗原
五、其他重要抗原
第二節 激活免疫細胞的其他物質
一、超抗原
二、有絲分裂原
第三節 佐劑
一、佐劑的概念與種類
二、佐劑的生物學作用
三、佐劑的作用機制
四、佐劑在實踐中的套用
第二篇 免疫系統
第三章 體液中的免疫分子
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
一、概述
二、免疫球蛋白的結構
三、免疫球蛋白的異質性
四、5類Ig的特性和功能
五、免疫球蛋白基因及其重排
六、人工製備的抗體類型
第二節 補體系統
一、概述
二、補體系統的激活途徑
三、補體系統激活後的生物學功能
四、補體系統活化的自身調控
五、補體與臨床醫學
第三節 細胞因子
一、細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二、細胞因子的種類
三、細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四、細胞因子的臨床意義
第四章 膜結合免疫分子
第一節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
一、概述
二、小鼠MHc——H2複合體
三、人類MHc——HLA複合體
四、HLA抗原系統
五、HLA的生物學功能
六、HLA與醫學的關係
第二節 白細胞分化抗原
一、概述
二、CD分子的主要成員
三、CD分子的免疫功能
四、CD分子及其單抗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 細胞黏附分子
一、概述
二、細胞黏附分子的生物學作用
三、常見的細胞黏附分子
四、細胞黏附分子的I臨床套用
第五章 免疫器官
第一節 中樞免疫器官
一、骨髓
二、胸腺
三、胸腺,骨髓外的T、B細胞發育分化
場所
四、法氏囊
第二節 外周免疫器官
一、淋巴結
二、脾
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第六章 免疫細胞
第一節 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
一、T淋巴細胞
二、B淋巴細胞
第二節 抗原提呈細胞
一、單核一巨噬細胞
二、樹突狀細胞
三、B淋巴細胞
第三節 其他參與免疫應答的細胞
一、自然殺傷細胞
二、粒細胞
三、其他細胞
第三篇 免疫應答
第七章 固有免疫應答
第一節 生理屏障
一、外屏障
二、內屏障
第二節 固有免疫的細胞與分子
一、重要效應細胞
二、重要效應分子
第三節 固有免疫的生物學意義
一、天然免疫作用
二、對適應性免疫的調控作用
三、對急性炎症的促進作用
第八章 適應性免疫應答
第一節 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
一、感應階段
二、反應階段
三、效應階段
第二節 細胞免疫應答
一、CD4’thl細胞介導的應答過程
二、CD8’CTL介導的免疫應答
三、細胞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意義
第三節 體液免疫應答
一、體液免疫應答過程
二、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意義
第四節 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類型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機制
三、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醫學意義
第九章 免疫應答的調節
第一節 免疫系統的自身調節
一、免疫細胞的調節
二、免疫分子的調節
三、獨特型網路的調節 作用
四、凋亡對免疫的調節 作用
第二節 其他調節 因素
一、抗原的調節 作用
二、神經一內分泌系統對免疫應答的調節 作用
第十章 超敏反應
第一節 I型超敏反應
一、參與I型超敏反應的成分
二、發生機制
三、臨床常見疾病
四、防治原則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臨床常見疾病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臨床常見疾病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臨床常見疾病
第四篇 免疫學套用
第十一章 免疫學防治
第一節 免疫學預防
一、人工自動免疫
二、人工被動免疫
三、計畫免疫
第二節 免疫治療
一、主動免疫治療
二、被動免疫治療
三、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劑
第十二章 免疫學檢測
第一節 體液免疫檢測基本原理及方法
一、體液免疫檢測法基本原理
二、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檢測方法
第二節 免疫細胞檢測基本原理及方法
一、免疫細胞數量及其亞群測定
二、免疫細胞功能測定
三、免疫分子檢測
第三節 免疫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
一、血液標本的採集
二、血清分離與稀釋
三、血液的抗凝方法
四、免疫細胞的分離法
第四節 免疫學實習
一、體液免疫測定法操作指南
實驗一直接凝集試驗(試管法)
實驗二間接凝集抑制試驗——妊娠
免疫試驗
實驗三環狀沉澱試驗
實驗四免疫擴散試驗
實驗五補體溶血試驗
實驗六免疫標記技術——ELISA雙抗
法檢測AFP
二、細胞免疫測定法操作指南
實驗一E花環形成試驗
實驗二T細胞亞群的檢測
實驗三淋巴細胞轉化試驗
實驗四NK細胞活性檢測
實驗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檢測
實驗六中性粒細胞功能檢測
實驗七IL-2活性測定(MTT法)
第五篇 臨床免疫
第十三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節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學特徵
三、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二節 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制
一、誘發因素
二、組織損傷機制
第三節 自身免疫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免疫學診斷
二、免疫學治療
第十四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節 概述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類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點
三、免疫缺陷病的治療原則
第二節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發性B細胞免疫缺陷病
二、原發性T細胞免疫缺陷病
三、原發性聯合免疫缺陷病
四、原發性吞噬細胞缺陷病
五、原發性補體缺陷病
第三節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一、繼發於某些疾病的SI[)D
二、醫源性SII)D
三、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第十五章 移植免疫
第一節 概述
一、移植及移植免疫的概念
二、移植的類型
第二節 移植抗原
一、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二、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三、其他移植抗原
第三節 移植排斥反應發生的機制
一、同種異基因抗原的識別機制
二、體液免疫介導的排斥反應
三、細胞免疫介導的排斥反應
四、NK細胞介導的排斥反應
第四節 移植排斥反應的臨床類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應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三、異種移植的研究簡況
第五節 移植排斥反應的防治原則
一、選擇供者和預處理
二、免疫抑制
三、移植後的免疫監測
四、誘導移植耐受
第十六章 腫瘤免疫
第一節 腫瘤的發生與腫瘤抗原
一、腫瘤發生的機制
二、腫瘤抗原
第二節 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
一、細胞免疫效應機制
二、體液免疫抗腫瘤效應機制
第三節 腫瘤細胞免疫逃逸機制
一、腫瘤細胞免疫原性低下和抗原變異
二、腫瘤細胞MHCI類分子表達水平下調
三、腫瘤細胞缺乏協同刺激信號
四、腫瘤細胞導致的免疫抑制
五、腫瘤細胞表面抗原被隱藏
第四節 腫瘤的免疫學檢測
一、腫瘤的免疫學診斷
二、評估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狀態
第五節 腫瘤的免疫治療
一、瘤苗的研製
二、腫瘤抗體的導向治療
三、細胞因子的免疫治療
四、細胞免疫治療
附錄1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徵
附錄Ⅱ醫學免疫學辭彙中英文對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