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頭市場

寡頭市場

在西方也稱寡頭壟斷,是指一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由少數幾家大廠商所控制的市場結構。寡頭市場具有以下特徵: 廠商數量少,廠商相互依存,價格穩定,廠商進出不易。 在現實經濟中,寡頭壟斷常見於重工業部門,如汽車,鋼鐵,造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飛機製造,航空運輸等部門。

概念與特徵

概念

寡頭壟斷掌機市場 寡頭壟斷掌機市場

寡頭市場的特徵寡頭市場是少數幾家大企業聯合起來控制市場上某一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絕大部分。中國的電信市場、石油市場是典型的寡頭市場。

特徵

(1)廠商極少。市場上的廠商只有一個以上的少數幾個(當廠商為兩個時,叫雙頭壟斷),每個廠商在市場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其產品價格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2)相互依存。任一廠商進行決策時,必須把競爭者的反應考慮在內,因而既不是價格的制定者,更不是價格的接受者,而是價格的尋求者。

(3)產品同質或異質。產品沒有差別,彼此依存的程度很高,叫純粹寡頭,存在於鋼鐵、尼龍、水泥等產業;產品有差別,彼此依存關係較低,叫差別寡頭,存在於汽車、重型機械、石油產品、電氣用具、香菸等產業。

(4)進出不易。其他廠商進入相當困難,甚至極其困難。因為不僅在規模、資金、信譽、市場、原料、專利等方面,其他廠商難以與原有廠商匹敵,而且由於原有廠商相互依存,休戚相關,其他廠商不僅難以進入,也難以退出。

形成原因

1.某些產品的生產必須在相當大的生產規模上運行才能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

2.行業中少數幾家對生產所需的基本生產資源的供給的控制。

3.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

四種模型

古諾模型

古諾模型是法國經濟學家古諾於1838年提出的古諾模型通常被作為寡頭理論分析的出發點。古諾模型是一個只有兩個寡頭廠商的監督模型。古諾模型也被稱為“雙寡頭模型”。雙寡頭競爭的最終結果是每個廠商生產市場容量的1/3 ,市場價格為1/3 ,這一產量與價格被稱為古諾雙寡頭模型的均衡。對這一模型的推廣:在行業中寡頭廠商數量為m 的情況下,每個廠商的均衡產量= 市場總容量×1/(m+1);行業的均衡總產量=市場總容量×m/(m+1)。

古諾模型結論 古諾模型結論

斯威齊模型

斯威齊模型也被稱為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改模型是由美國經濟學家 斯威齊在1939年提出的。這一模型主要用來解釋一些寡頭市場的價格剛性問題。該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是:

①某寡頭企業提高價格,其競爭者置之不理,此時,提價企業的需求量因為提價而大幅度下降,運用彈性原理,市場需求富有彈性,其需求曲線比較平坦,如圖:AE階段

②某企業降低價格,其競爭者為了自己的利潤而被迫跟隨降價,降價企業的需求量擴大非常有限,需求缺乏彈性。此時,需求曲線比較陡峭如圖EB部分。

我們把AEB 稱為寡頭壟斷企業的需求曲線或AR曲線,其他的分析與競爭或壟斷分析一樣,只要把成本曲線畫上,根據MR=MC 原則進行分析。

斯威齊模型 斯威齊模型

在圖中,根據MR=MC,SMC1、SMC2、SMC3的變化,並不會引起企業利潤最大化產量的變化,也不會引起價格的變化。所以,這一模型說明了為什麼在寡頭市場上,廠商不會輕易地改變價格。

卡特爾模型

卡特爾模型 卡特爾模型

指廠商明確簽訂有關市場活動的合作組織。

由於有明確的約定,卡特爾組織往往以一個壟斷者的身份出現,按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原則確定產量,並在需求曲線上索要價格,然後按照協定在各個成員之間分配產量配額。

斯塔克伯格模型

假設:(1)兩家企業生產相同產品;(2)領導者決定產量-追隨者適應這個產量——領導者根據追隨者的反應函式確定產量。

斯塔克伯格模型(法國,斯塔克伯格,1934) 斯塔克伯格模型(法國,斯塔克伯格,1934)

根據領導者的函式和追隨者的反應函式,可以求出各自利潤最大化的產量。見下例。

總結

寡頭市場的經濟效率一般而言,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市場價格高於邊際成本,同時價格高於最低平均成本。因此,寡頭壟斷企業在生產量和技術使用方面應該是缺乏效率的,但從程度上來看,由於寡頭市場存在競爭,有時競爭還比較激烈,因而其效率比壟斷市場要高。

但從另一方面,寡頭市場上往往存在著產品差異從而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偏好,此外,由於寡頭企業規模取較大,便於大量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而激烈的競爭又使廠商加速產品和技術革新。因此,又有其效率較高一面,在許多國家,人們試圖通過限制寡頭廠商低效率的方面進一步鼓勵寡頭市場的競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