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內容
發帖網友linyang222是一所中學老師,他稱,近兩年學校里的中高考狀元,基本家裡條件都很好。中考結束,學校有5個孩子上了重點線。他們都來自開跑車、住別墅的家庭。這個月,這幾位學生的家長們還商議送孩子去澳洲參加夏令營。
“反觀我們小時候讀書,成績好和家庭條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學讀書好的,家裡都很窮。”linyang222感慨,“現在的尖子生,除了家庭教養外,父母都捨得花錢,送各種培訓班,甚至請私人家教,成績都是錢堆出來的。”
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別越來越大,窮人的孩子要想成績好,光能吃苦是遠遠不夠的,起跑線已經低了一個級別。 linyang222直言,“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
網友熱議
他的觀點獲得了眾多網友的支持。 有網友跟帖說:“良好的教育確實需要大量金錢,胎教要錢,早教班要錢,各種興趣班要錢。我親戚家的孩子才五歲,在教育上已經投入六位數了,學了鋼琴、芭蕾、繪畫、英語等。”現在小升初考試比拼的不是學科成績,而是奧數和英語。這兩門就得家長去砸錢上培訓班。
網友“小洋很忙”說,以某重點高中來說,今年上北大、清華的就有十幾個。其中一個班上全部上重點線,2個出國、1個香港、5個清北,剩下的全是211和 985的高校。全班62個人,家庭是一個比一個好,從政的、經商的,最差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農民、打工仔家庭的只有那么一兩個,而且絕對是那種對孩子超級負責的家庭。
“我絕對相信窮人家的孩子也能夠出高考狀元,能夠上名校,但是他們所付出的精力,所吃的苦頭,真的比家境優越的孩子要多得多。”網友“青青木瓜香”說。
20年前“寒門出貴子”,20年後“寒門難出貴子”,造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什麼?對此,北大湖北招生組負責人朱懷球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疊加了優越家庭的優勢,寒門子弟拿什麼和他們爭?靠什麼改變命運?”
專家觀點
武漢市25中語文老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林曉紅和同事在暑假對學生進行家訪時發現,在家庭清貧的學生家裡,除了課本外,幾乎沒有什麼課外書籍,孩子閱讀面比較窄。他們的父母通常因忙於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僅限於吃飽穿暖,孩子的學習上,鮮有問津。而現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看考試成績,綜合素質愈發重要。
武大四大名嘴之一,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副教授尚重生稱,“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首先,高考的題目對於農村的孩子不利,比如考試中出現的一些網路語言,農村的孩子可能沒接觸過;其次,“寒門學子”大多信息面狹隘;再次,寒門學子社會關係匱乏,不利於他們的發展。尚重生提出了擔憂:未來“貧二代”越來越多,社會斷裂,貧富矛盾增多,不利於社會安定。他說,寒門孩子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應該更懂事,不能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