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國

寒國

寒國,夏代寒浞在寒水(今名浞河)邊(今山東濰坊寒亭區)建國,史稱古寒國,是夏朝的諸侯國。 “寒”與“乾”通;夏桀以前沒有乾國,只有寒國,夏桀以後只有乾國,而沒有寒國,所以寒、乾之間有著承接的關係,也就是說,乾最初叫做寒。

基本信息

簡介

寒國,夏代寒浞在寒水(今名浞河)邊(今山東濰坊寒亭區)建國,史稱古寒國,是夏朝的一個諸侯國 。

“寒”與“乾”通;夏桀以前沒有乾國,只有寒國,夏桀以後只有乾國,而沒有寒國,所以寒、乾之間有著承接的關係,也就是說,乾最初叫做寒。

寒這個部落出現很早,寒部落是任姓,是黃帝之裔。他們的始祖寒哀曾為黃帝駕馬車,就是《世本》記載的“寒哀作御”。《路史》記載:黃帝的兒子青陽娶了寒哀的女兒,生少皋。寒浞是寒哀裔孫、寒部落後來的首領。《後漢書·郡國志》記載:“寒亭,古寒國,浞封於此。”寒亭在今山東濰坊寒亭區,也就是當時部落的所在地。夏代,寒浞在此建國,史稱古寒國。漢王莽改古國為亭,始稱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寒浞殺羿,後又被少康所滅。寒國被夏滅後,族人被打散了,向外遷徙。今徐州的寒山也就是因為有一支寒人遷來而得名。有一支就遷到今河南濮陽。到了夏桀的時候,乾辛邦仕夏,得到了封地。

寒浞是我國歷史上夏代中葉古寒國的君主,是伯明氏的後裔。相傳夏朝太康國君不理朝政,被他的部下后羿殺掉取代了他的君主王位。后羿取得王位後,重蹈太康覆轍,遊獵飲酒,寒浞取媚於后羿,取得信任後又將后羿取而代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古寒國,並且征服了斟灌,斟鄩等諸侯國,擴大了古寒國的版圖。歷史上古寒國的國都相傳就建立在今天寒亭區寒亭村內。寒浞政權的歷史資料散見於《左傳》,《論語》,《孟子》等歷史典籍中。寒浞在寒亭建都的記載也多出現於北魏《水經注》,宋《太平寰宇記》,元代《齊乘》等歷史性地理書籍中。

寒浞死後,一心復國的太康的兒子少康發動了戰爭,消滅了寒浞的兩個兒子,寒國滅亡。史稱“少康中興”。

後裔

寒國被夏滅後,族人南遷,商末遷至徐州至江西,故寒(乾)郡望出穎川郡、潯陽郡,徐州有寒山,東有贛榆縣,江西有贛江。至商代,乾為商之屬國。乾國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長於乾欄建築,故以乾為國、為姓。周代中葉後,乾國由徐州南遷臨淮。《魏書.官氏志》言:“乾,國,在臨淮,出寶劍。蓋為莫邪,洞鄂之形也。”“乾立國於臨淮,故加邑旁作邗。”臨淮,今江蘇泗洪。乾國再南遷江蘇揚州,後為吳所滅,吳、乾之戰戰爭相當殘酷,《管子·小問》載:““昔者吳、乾戰,未齔者不得入軍門。國子摘其齒,遂入,為乾國多。”就是說為參加抗吳,年幼者提前鑿齒以表成年。
乾國亡後,一支留於臨淮、邗等地,後併入宋,為乾姓,郡望出於滎陽郡(今河南滎陽縣)、潁川郡(今河南長葛、許昌一帶)。《郡望百家姓》上記載:乾氏望出穎川郡。《姓氏考略》上記載:乾氏望出陽、穎川。一支南遷姑蘇寒山,融入吳,稱乾吳。越滅吳,乾吳轉為乾越。南遷江西餘干的乾人與越人、越章人、揚越人融合,也成為乾越,最後融入漢族。還有乾人一支沒與越人結合,體格高大,稱為贛巨人,居梟陽,今鄱陽縣西,後人為贛姓。
另有傳說,寒國被夏消滅後,一部族人遠遷到朝鮮半島,寒國改名為韓國,韓國的名字由此而來,但此說無史料考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