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縣底鎮

縣底鎮礦產資源豐富,儲藏有大量的花崗岩和錫鐵礦資源,現在福建老闆正投資進行花崗石材的開發,預計將成為縣底鎮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 縣底鎮重點抓好圩鎮建設和農村集貿點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1926年的土地革命時期,在縣底這塊土地上便有了黨員活動、農民運動如火如荼興起。

位於容縣北部的縣底鎮,是容縣唯一的一個革命老區,距縣城16公里,與縣內的容廂鎮、十里鄉、浪水鄉自良鎮、松山鎮、羅江鎮,縣外的貴港市平南縣、梧州市藤縣為鄰。下轄20個村委會,535個村民小組,5.5萬人口,黨員1255人;黨支部54個,村總支6個。鎮建制中學3所,完全國小21所,幼稚園4所,在校學生近10000人,鎮設文化中心,圖書館、燈光球場等文化活動設施完備,愛華圖書館獲自治區一級圖書館稱號,藏書3萬多冊;成立有遠近聞名的農民詩社:石龍詩社;中心衛生院一所,分院3所。全鎮面積195.33平方公里,耕地2.7萬多畝(其中水田2.4萬多畝),山地面積30萬畝。容藤公路幹線穿境而過。容縣第二大河流泗羅江流經我鎮北部,有康塘、百三等6大水庫,水電站4座,水能資源豐富,有極大開發價值。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記“飲水思源,不忘老區”的教育,帶領全鎮人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光榮革命傳統,努力加快縣底鎮革命老區經濟騰飛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後獲得了“容縣雙文明特等獎”、“玉林市文明鎮”、“玉林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先進單位”等稱號。
縣底鎮把握西部大開發機遇,接受東部產業轉移,加強招商引項目工作,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引進企業有25家,初步形成了以木器製品、桂類加工、竹紙製造和農機製造等為主的產業格局。農業以玉桂、沙田柚為主產業,促進林果業全面發展,沙田柚種植面積1.4萬畝,其中成立了古練村1000畝連片生產基地一個;玉桂5萬畝,龍眼0.3萬畝,原竹、林木、松脂等資源豐富,是容縣沙田柚、玉桂、松脂的主產區;以養豬為龍頭,從特色養殖業尋找突破口,全面發展養殖業,年出欄肉豬1.8萬頭,豬花10萬頭,肉雞40萬羽,是容縣的養豬大鎮。農業結構高速成效顯著,形成蘑菇6萬平方米,黑皮冬瓜500畝等冬菜種植基地多個。
縣底鎮礦產資源豐富,儲藏有大量的花崗岩和錫鐵礦資源,現在福建老闆正投資進行花崗石材的開發,預計將成為縣底鎮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
縣底鎮重點抓好圩鎮建設和農村集貿點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村村通四級公路。推進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鎮建有沼氣池1200座,冠堂村大垌田園化建設300畝,發展速生豐產林1.5萬畝。
縣底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1926年的土地革命時期,在縣底這塊土地上便有了黨員活動、農民運動如火如荼興起。1927年冬,組建了第一個共產黨的縣委領導機關 中共容縣臨時委員會。那時候起,縣底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封建勢力的農民、青年、婦女革命鬥爭運動,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革命先驅的光輝業績彪秉史冊,激勵著縣底老區人民不斷前進,永遠為後人銘記。在冠堂成立了容縣革命老區紀念館。
該鎮的知名人物有:陳協五(廣西農民運動先驅),晚清舉人、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26年被選為國民黨廣西省黨部第一屆執行委員,並被任為農民部長,籌組廣西省農民協會,指導各地開展農民運動。陳雄(1894.1?1974.2),解放前曾任廣西省財政廳長、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省企業局公司董事長等職,解放後任廣西省人民政府委員兼參事室副主任,區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