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使司署遺址

宣慰使司署遺址位於西雙版納,現已規劃為景區。

宣慰使司就是新中國建立以前,西雙版納最高統治者——召片領司署。司署所在地漢族稱為宣慰街,傣語叫做“允帕坎”。
“允帕坎”意為石哼城,傳說召法王(天王)昔日分封時,將3支箭交給3個兒子讓其自射,箭落之地便是其食邑封地,召法王三公子射出箭飛越千里,插入瀾滄江中的一塊石岩上,發出哼哈之聲。於是人們便將此地稱為“帕坎”。後來,車裡宣慰使在“帕坎”附近建了司署,稱為“允帕坎”——宣慰街
宣慰街的位置,《新纂雲南通志》里有這樣一段記載:“距城六七里……,接過土司城子處,江邊設一渡口。”宣慰街舊址,在今允景洪城區東南,從城區沿瀾滄江而下約七八公里,坐落於今靈長類動物中心猴園附近。從前,這個稱為宣慰街的地方,分布著曼崗景、曼 東、曼空章、曼帕薩、曼勒、曼瓦、曼嘎、空柯等8個寨子,設有一個稱為宣慰街的集市。曼崗景是宣慰街的中心,建有西雙版納最高統治者召片領的寢宮和議事庭(宮廷),宣慰街附近建有5座佛寺、3座寶塔。
據歷史資料記載,宣慰司署是乾欄式建築,其形狀、結構與傣族民間居住的掛瓦木樓大同小異。照片中的車裡宣慰司署是木質結構的一樓一底,外側有十棵木柱撐檐的樓房。屋面分為四面,屬一面坡式掛瓦建築,比民用傣樓顯得寬敞高大。議事庭屬重檐式乾欄建築,屋面分上下兩台,屬三面坡式掛瓦,照片上不見任何裝飾物品。宣慰使的寢宮,也是一面坡式木技結構掛瓦樓,和民居一樣用竹柵圍院。這三幢如今看來極為平常的木樓,就是昔日西雙版納最高統治者的活動中心和統治西雙版納各族人民的政治堡壘。貧民百姓皆不能接近。每年,召片領要在此召開若干次頭人會議,商討有關西雙版納的各種事宜,任免頭人,攤派負擔……。
當然,住在宣慰街上的不僅是召片領及其親屬,還有淪為庶民的貴族後裔,和專門為召片領服務的家奴、寺奴,當時的空柯寨和曼瓦寨就是家奴寨和寺奴寨。
昔日的宣慰司署所在地,地勢寬闊,靠近瀾滄江邊有塊可容納數百人的草坪,可以在上面踢足球、賽馬、趕擺。後來由於瀾滄江洪水泛濫,江流改道,使宣慰街不斷遭災,漸趨荒涼。目前宣慰使的司署、議事庭和寢宮都已毀壞,但遺址尚存,當時5座佛寺(瓦 、瓦莊董、瓦章捧、瓦宰、瓦曼勤)也先後毀壞,成為一座座廢墟。
在宣慰街遺址上,目前尚存的建築物是兩座佛塔,一座叫塔莊董、一座叫塔莊孟。塔莊董位於瀾滄江南岸,在今靈長類動物中心猴園辦公樓西南側的山腰上,是一座高15米的磚混結構實心塔,塔身下部是多面方形,上為圓體筍狀,頂尖安有風鈴桿和風串風鈴。此塔系佛教協會於1987年原塔遺址上修建。據傳,這座佛塔是座鎮守魔鬼的塔。西時有一魔鬼興妖危害百姓,被釋迦牟尼施法鎮壓於此,並建一塔鎮守監視,因此名傳四方,前來朝拜者不斷,四周植被完好,一派蔥籠。
塔莊勐亦在瀾滄江南岸,位於靈長類動物中心猴園辦公樓南側山腰上,與塔莊董相距數百米,為一座高8米左右的筍形磚混結構黃塔。塔身上安有許多圓形、菱形鏡面,閃閃發光。塔基一方安有一碑,碑左前方建有一座尖頂式小亭,亭身極小,僅可一人進入。祭塔信徒多在碑狀物前供祭,塔基之下傳說埋有佛祖釋迦牟尼的一塊頭骨,因此此塔遠近聞名,不僅有州內佛教信徒來朝拜,泰國、緬甸的信徒也有前來朝拜者。
宣慰街的兩座遺塔,雖有名,但不挨村著寨,無人管理。目前,允帕坎遺址已規劃為景區,正在籌資修建,不久,宣慰街遺址上將出現一座信昔日宮廷建築的勐泐故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