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民國時期,遊人如織的盛況已不復見,天池漸成一潭一死水,爛泥淤積,蘆葦叢生。1951年,在天池開辦農場,以後又動員大量人力,放水填池,毀去蓮荷,改種糧食,但所填土地多成泥澤。為再現天池旖旎風光,1972年開始挖池起土,堡坎護提,恢復水面,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治理工作。1979年,正式建成天池公園。公園占地180畝,其中水面56畝,園地40餘畝,水光樹影間,點經綴著幾處亭廊,並建成茶園、小賣部等服務設施。天池又逐漸恢復了昔日的風貌,成為人們遊覽、休息的好地方。
現在的天池,中架曲橋一座,形成上、下兩個湖面。上湖有湖心島、半島各一個,下湖有兩上半島,遠遠望去,給人以幽深莫測的感覺。蜿蜒迂曲的沿湖長堤,全用條石砌成,高2米多,岸邊建成寬1米的水泥小道。道旁廣植嘉木,綠葉婆娑,倒映湖中,微風輕拂,波光粼粼。
主要景點
天池內遍布荷花,或紅或白的花朵碩大嬌艷,所產之蓮藕;色白如雪,鮮嫩可口,“天地藕粉”至今仍遠近聞名。
公園內建有花園、盆景園、薔薇園各一個。花園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種有蝴蝶果、象牙紅、貼腳海棠、臘梅、紅楓、杜鵑等花木,四時花繁,爭妍鬥豔;另有近400平方米的草坪,寸草絨絨,如碧氈鋪地。盆景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各式樹樁盆景,姿態各異,巧奪天工。薔薇園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種植有鐵樹、朱蘭、月季、雪松、雲竹、廣玉蘭等花木;其中一株雪松,高不盈尺,而枝葉卻鋪了一丈方圓,青灰色長枝如孔雀尾巴,長曳在地,甚是奇特愛人。 天池上湖,優良品種雪花蓮已廣延二畝多湖面,夏天,荷葉田田,菡萏映日,看去雖不如古天池那么浩渺無涯,但遊人仍可領略山青水綠、芰荷飄香的情韻。
翠屏山的遊樂園搬遷至天池公園後,面積大約占3畝地左右。遊樂園之所以搬遷至天池公園,也是通過多方面的因素而考慮出的結果,因為在幾個公園內,僅天池公園有條件容納新的遊樂園。天池公園現有的十餘處遊樂設備將被拆除,遊樂園搬遷過來後將引進一些新的遊樂設施,整體檔次將得到大幅提升。
旅遊信息
天池美景,唐宋以來多有記述和題詠,為人們所稱頌,唐德宗時,西川節度使兼戎州都督韋皋就留待《天池晚照》一首:
雨寄池塘生意足,花開誰詠採蓮曲。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發一聲山水綠。
春曖魚拋水面綸,晚情鷺立波心玉。
扣舷歸載月黃昏,直至更深不假燭。
宋人牟孔錫有《天池》詩殘句云:“天池十里如鑑湖,荷花可折魚可燴”。花艷里肥,景色迷人,可與浙江紹 興的鑑湖相媲美。據舊志記載,天池旁邊還建有江山一覽亭、君子亭、醒心亭、春風亭、超然亭等樓台水榭(惜已毀圮,遺址無存。)清康熙年間宜賓知縣平延鼎在《游天池》一詩中,對天池美景也有生動的描繪:
曉來乘露到山塘,風送芙蕖十里香。
翠蓋密擎波自靜,碧筒初試午方長。
盤堆瓜李生春雪,影出樓台愛夕陽。
槐下枕高眠末足,遊人談笑水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