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西施洞

宜興西施洞

據宜興縣誌載:“西施洞又名武陵洞。”武陵,則是六朝學士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仙境,窈窕靈洞,就深藏在“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武陵仙源。全洞面積八千五百平方米,遊程在一千二百米,大小景點近八十個。洞口兩側,百竿修篁列成昭陽儀仗,披翠仙苔,花下垂簾彩幛,這獨具一格的迎賓禮儀,也許正是洞天世界的異邦習俗。

簡介

“薴蘿宮”,一流清泉破壁穿石迎面淌來,傾瀉處似匹匹錦帛;匯合處如束束轉紗,泉過留韻,水去留聲。一團團整齊、光潔的埠石,排列有致,半浸泉中,仿佛仍留著浣紗女的足跡;粼粼波光,似乎尚可見到西施的倦容。而與浣紗溪遙遙相對的“范蠡岩”上,越國大夫倚立山頭點頭讚嘆,壯士之心,被西施的美貌打動,這位救國心切的赤子賢臣,在浣紗女的身上看到了復國雪恥的希望。

“消夏宮”景石林立,沖天占地。步入宮中,賞蓬萊仙境,游三春之彩,納九秋之涼,真可謂“冬有桃花秋有蓮,日聽鶯歌夜聽泉。”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僻靜、幽雅的“桃源宮”一派桑田平曠的田園風光,含水的“梯田”,帶露的“桑園”,傍間的“草屋”,依山的“牛棚”,構成了逼真的山鄉風情。

從“淚泉宮”、“娃宮”到“碧雲宮”,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崢嶸鬥奇,太湖石的粗獷雄偉與優美的線條組合,形成了西施洞的獨特風光。大義凜然的西施“捧心柱”,令人心碎的“半壁江山”,如訴如泣的“孝女哭國”,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愛國奇女西施淚灑異邦的揪心之痛和忍辱負重的捧心之誠。“相思閣”、“囡兒亭”、“畫眉橋”、“彩香涇”則表達了范蠡、西施心心相印、裙衩相隨的忠貞愛情和同赴國難、共飲林泉的高賢之志。而最美最奇的要數碧雲宮中的“山神籠月”,一個直徑約七米、高三十多米的石洞直通山頂,抬頭相望,但見陽光普照,銀輝瀉地,茫茫蒼穹,只現出一個圓溜溜的月洞,迷人的景色留下了美麗的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