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幢花崗岩石構築,八角七層,高7.8米。基座為八角形須彌座,轉角處各雕一侏儒,束腰每面各雕一飛天。其上為八角形水波紋平座,置有覆盆。第一層幢身浮雕雙龍戲珠,二層以上浮雕姿態各異的佛像。第四層為經幢的主要部分,每面分行豎刻“尊勝陀羅尼經咒”,上端橫刻“奉為今上皇帝資崇佛幢一座”。四至六層施用挑檐翹角,間以仰蓮一朵;每面翹角裝有鐵環,為串聯鐵索之用。第七層幢身與檐均作方形,出檐分雕一羽人。幢剎呈葫蘆狀。除基座為多塊花崗岩石砌成外,其餘系一大整塊的花崗岩石雕就,巍然聳立,造型美觀,雕刻精緻,保存完好,為現存經幢之典型。從經幢上的文字看,北宋泉州的善信,佛、道都求,這是佛教世俗化趨向的又一例證。
經幢花崗岩石構築,八角七層,高7.8米。基座為八角形須彌座,轉角處各雕一侏儒,束腰每面各雕一飛天。其上為八角形水波紋平座,置有覆盆。第一層幢身浮雕雙龍戲珠,二層以上浮雕姿態各異的佛像。第四層為經幢的主要部分,每面分行豎刻“尊勝陀羅尼經咒”,上端橫刻“奉為今上皇帝資崇佛幢一座”。四至六層施用挑檐翹角,間以仰蓮一朵;每面翹角裝有鐵環,為串聯鐵索之用。第七層幢身與檐均作方形,出檐分雕一羽人。幢剎呈葫蘆狀。除基座為多塊花崗岩石砌成外,其餘系一大整塊的花崗岩石雕就,巍然聳立,造型美觀,雕刻精緻,保存完好,為現存經幢之典型。從經幢上的文字看,北宋泉州的善信,佛、道都求,這是佛教世俗化趨向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