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金元關係

宋遼金元關係

宋遼金元,是對中國歷史上的宋朝、遼朝、金朝和元朝四朝之合稱。這一段時期屬於多民族競爭時期,而這四個朝代也分別由不同的民族所建立,比如宋朝為漢族、遼朝為契丹族、金朝為女真族、元朝為蒙古族統治。自唐朝滅亡開始,直到元朝建立,中國本土(包括華北和華南)從未被一個統一政權所控制。當時除宋、遼、金的對峙外,中國本土還存在著西夏與大理等國。與“宋遼金元”相關的朝代並稱還有宋遼金夏(即元朝建立前宋朝和與它對峙的主要少數民族政權)、宋元(中國歷史上商業、文化發達的兩個時期)等。 首先是宋,遼並立。宋在南,遼在北,形成對峙。後來金崛起,以極快的速度滅掉遼(1125年),後又南下,靖康二年(1126)占領宋朝都城汴梁,俘虜宋徽宗和欽宗。北宋滅亡。趙構在南方的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金宋在淮河一線又形成對峙態勢。蒙古和宋於1234年聯合滅掉金,然後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並於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國。

基本信息

興起和建國

①契丹的興起

A.契丹族的起源:

a.契丹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

b.秦漢時為東胡的一支;

c.唐朝末年,契丹族的勢力發展起來。

B.契丹族的生活方式及其變化:

a.契丹族起初是過著遊牧和漁獵生活。

b.一些漢族農民為了躲避戰禍,遷到長城以北,同契丹族雜居相處。

c.契丹人逐漸學會種植莊稼、織布、建造城郭房屋。部分契丹人開始了農耕生活。

建立

A.政權建立的條件:

a.10世紀初,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

b.阿保機提倡農業,接受漢族封建文化。

B.政權的建立:

a.時間:916年;

b.人物:阿保機稱皇帝,建立契丹國;後來,契丹改國號為遼。

c.都城:定都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d.創製文字:契丹人仿照漢字偏旁創製了契丹文字。

C.政權的影響:

a.契丹勢力的擴大: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統治時期,契丹得到幽雲十六州。

b.契丹社會的進步:進一步接受中原先進文化,加快了契丹的封建化進程。

制度

A.背景:遼統治區,漢族、契丹等族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

B.目的:為了適應上述不同情況,遼統治者採取“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

C.內容:中央設定南面官和北面官。

a.南面官由漢人和契丹人擔任,沿用唐以來的官制,統治漢人和渤海人。權力不及北面官大。

b.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擔任,統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數民族。

D.特點:“因俗而治”;

E.實質:階級統治。

⑵宋遼的和戰

①宋對遼的戰爭

A.目的:奪取幽雲等州。

B.過程:宋太宗親自率兵向遼進攻,在高梁河宋軍大敗;幾年後,宋軍再次征遼;

C.結果:宋軍大部被殲;

D.影響:從此宋軍由進攻轉為防禦。

澶淵之盟

A.背景:

a.遼統治者不斷發兵南下,威脅宋的安全。

b.1004年,遼軍大舉南征逼近東京,寇準力主抵抗,宋真宗到達澶州前線,宋軍士氣更大振。

c.遼方有所懼怕,提出議和要求,宋真宗接受。

B.內容:

a.宋每年送給遼“歲幣”;

b.遼撤兵;

c.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各守邊界。史稱澶淵之盟。

影響

a.宋遼對峙局面形成。

b.在一個世紀中,雙方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

c.宋遼邊境安定,雙方貿易興旺,使者往來不斷,加強了漢族與契丹族的友好關係,促進了民族融合。

建立和和戰

西夏的建立

A.党項族的起源和社會生活;

a.党項是羌族的一支;

b.唐中期以來居住在寧夏、甘肅、陝西西北一帶,過著遊牧生活。

B.西夏政權的建立

a.1038年,党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

b.夏在宋的西北,史稱西夏。

政治制度

A.仿效唐宋王朝,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等機構,分掌行政、軍事等大權;

B.元昊推行科舉制,以選拔官吏;

C.命人仿照漢文楷書字型,創製了西夏文字。

宋夏的和戰

A.元昊稱帝後,與宋不斷交兵,雙方損失嚴重,元昊請和。

B.1044年,雙方訂立和議:

a.元昊取消帝號,北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夏對宋稱臣;

b.宋每年送給西夏“歲幣”;

c.宋夏重開邊境貿易。

C.和議以後,宋夏之間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金的建立

女真族的興起

A.女真族由黑水靺鞨發展而來,長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下游一帶。

B.北宋中後期,女真族的完顏部強盛起來,逐漸統一女真各部。

C.女真族對我國東北地區的開發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女真抗遼

A.背景:

a.女真受遼的控制,每年要向遼貢獻大量財物。

b.遼的地方官以各種名目勒索女真人。

c.遼與女真貿易,經常壓低價格,甚至強行奪取,引起女真人的怨恨。

d.遼天祚帝,對女真人勒索壓迫更加兇狠,迫使他們奮起抗遼。

B.1114年,女真族的傑出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抗遼,取得初步的勝利。

C.抗遼鬥爭性質屬於正義。

金朝建立

A.115年,阿骨打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

B.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猛安謀克制

A.猛安謀克制的演變:氏族部落組織→軍事組織→地方行政組織;

B.猛安謀克制的性質: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

C.猛安謀克制的內容:各戶壯丁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出征。

D.猛安謀克制的作用: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進程。

遼和北宋滅亡

金滅遼

A.原因:

a.阿骨打建國以後,國力迅速增強。

b.遼政權政治腐朽,剝削苛重;

c.各族人民不斷起來反抗。

B.結果:

a.金與北宋聯合夾擊遼。

b.1125年遼天祚帝為金軍所俘,遼朝滅亡。

東京保衛戰

A.背景:遼滅亡後,金軍兩度南下攻宋,威脅宋的都城東京。

B.過程:北宋軍民在主戰派大臣李綱的領導下,多次打退金兵的進攻。

C.結果:北宋統治集團腐朽不堪,沒有抵抗的決心,都城終於被攻破。

③金滅北宋:1127年,金俘獲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抗金鬥爭

南宋建立

A.1127年,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B.趙構就是宋高宗。

北方義軍抗金

A.背景:金軍控制了北方大片土地,把許多漢人掠去服苦役,甚至當作奴隸出賣。

B.鬥爭:北方各地人民抗金義軍十分活躍,著名的有太行山的八字軍等。

岳飛抗金

A.南宋抗金將領岳飛,率領宋軍給金軍以重大打擊。

B.岳飛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被稱為“岳家軍”,是當時抗金力量的中堅。

C.1140年,岳飛率軍在郾城迎擊金軍主力,取得大捷。

D.宋高宗和宰相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

宋金對峙局面

紹興和議

A.時間:1141年;

B.和議雙方:南宋與金;

C.內容:

a.規定疆界: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以北的土地歸金朝統治;

b.南宋皇帝向金稱臣;每年向金輸納歲幣。

D.當時,宋高宗的年號為紹興,史稱“紹興和議”。

南宋與金對峙

A.紹興和議使南宋與金對峙的局面確定下來。

B.宋金之間後又進行了幾次戰爭,金始終不能滅亡南宋,雙方處於均衡狀態。

C.金把都城遷到燕京,改名中都。

蒙古的興起

蒙古的興起

蒙古族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長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

1.背景:

a.蒙古各部為了掠奪人口、牲畜和土地等,長期混戰不休;

b.金朝也壓迫剝削蒙古各部並挑起它們之間的爭鬥。

c.結束紛亂戰爭狀態,反抗金朝的壓迫成為蒙古各部人民的共同願望。

2.統一

鐵木真通過十多年戰爭,打敗周圍各部,統一了蒙古草原。

3.作用

a.為以後的征戰和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b.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蒙古族由氏族部落向奴隸制轉變,這是歷史的進步。

蒙古汗國建立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蒙古貴族推舉他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

成吉思汗征伐

A.對外:蒙古軍隊向西一直打到中亞、俄羅斯,向南達到印度河流域。

B.對內:不斷向南進攻西夏和金。

建立元朝

1234年,蒙古滅金。1246年又招降吐蕃。1253年征服大理。

元朝的建立

A.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建立;

B.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

C.元朝統治中心向中原轉移。

元朝統一全國

A.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

B.臨安陷落後,南宋大臣文天祥和張世傑、陸秀夫等繼續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元。

C.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在大都英勇就義。

D.1279年,元軍追擊南宋幼帝,陸秀夫背負幼帝在廣東厓山投海而死,南宋滅亡。

統一多民族

①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廣大地區,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範圍之內。

②元朝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A.漢族人民遷居邊疆,帶去先進生產技術,開發了邊疆經濟。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雜居,加強了民族融合。

B.遼金時期入居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與漢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視為“漢人”。

C.唐朝以來,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區定居。他們和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通婚,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D.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元朝在澎湖設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的管轄

北宋

公元 年號 皇帝 備註

---- ---- ---- -----

960 建隆 太祖(趙匡胤,927-976)即位

963 乾德

964 甲子年

968 開寶

976 太宗(趙匡義,939-997)

976 太平興國

984 甲子年

984 雍熙

984 王延德(939- 1006)著《高昌行記》

988 端拱

989 隱士陳摶(-989)逝,主儒道融合

990 淳化

995 至道

996 《太平御覽》問世

997 真宗(趙恆,986- 1022)

998 鹹平

1004 景德 契丹(907- 1 125)謀和,澶淵之盟

1008 大中祥符

1017 元禧

1022 乾興 仁宗(趙禎)

1022 行限田法

1023 天聖

1024 甲子年

1032 明道

1034 景祐

1038 寶元

1040 康定

1041 慶曆

1044 和西夏( 1032- 1227)謀和

1044 畢升(- 1051)發明活字印刷(movable type)術

1048 蘇舜欽(1008- 1048)逝

1049 皇祐

1049 范仲淹(989- 1052)慶曆新政失敗,被貶鄧州

1054 至和

1056 嘉祐

1060 梅堯臣( 1002- 1060)逝

1063 英宗

1064 治平

1067 神宗(趙頊, 1048- 1085)

1068 熙寧

1069 王安石(Wang An-shi/shih, 1021- 1086)變法( 1069- 1085)

1072 行方田均稅法

1072 歐陽修( 1007- 1072)逝

1073 周敦頤( 10 17- 1073)逝

1078 元豐

1079 蘇軾(Su Tung-p'o, 1036-1101)被貶黃州

1079 畫家文同( 10 18- 1079)逝

1084 甲子年 司馬光(Ssu-ma Kuang, 1019- 1086)著《資治通鑑》

1085 哲宗(趙煦, 1076- 1 100)

1085 太皇太后高氏(-1093)攝政

1085 程顥( 1032- 1085)逝

1086 元祐

1086 蘇軾( 1036- 1101)任翰林學士

1094 紹聖

1095 沈括( 103 1- 1095)逝,著有《夢溪筆談》

1098 元符

1100 徽宗(趙佶, 1082- 1 135)

1100 皇太后向氏(- 1 10 1)攝政

1101 建中靖國

1102 崇寧

1105 黃庭堅( 1045- 1 105)逝

1107 大觀

1107 程頤( 1033- 1 107)逝

1107 畫家米芾( 105 1- 1 107)逝

1111 政和

1112 行限田免役法

1118 重和

1119 宣和

1120 方臘(-1121)之亂

1121 梁山泊宋江(-1122)降宋

1125 欽宗(趙桓, 1 100- 1 160)

1126 靖康

1126 靖康之變,金虜宋欽宗(1100- 1160),徽宗(1082- 1135)

1127 北宋結束

南宋

公元 年號 皇帝 備註

---- ---- ---- -----

1127 建炎 高宗(趙構,1107- 187)即位

1130 朱熹(Chu Hsi, 1 130- 1200)生

1131 紹興

1131 秦檜( 1090- 1155)任宰相

1141 秦檜( 1090- 1155)殺岳飛( 1 103- 1 14 1)

1141 詞人李清照( 1081- 114 1)逝

1144 甲子年

1162 孝宗

1163 隆興

1165 乾道

1165 宋金談和,維持40年和平

1173 王日休(王虛中, 1110?- 1173)逝,著有《龍舒淨土文》

1174 淳熙

1189 光宗(趙惇)

1190 紹熙

1192 陸九淵(陸象山, 1139- 1192)逝

1193 范成大( 1126- 1193)逝

1194 寧宗(趙擴,- 1224)

1195 慶元

1196 韓侂胄(- 1207)彈壓朱子學派

1201 嘉泰

1207 韓侂胄(- 1207)伐金

1210 陸游( 1125- 1210)逝

1204 甲子年

1205 開禧

1208 嘉定

1224 理宗(趙昀)

1225 寶慶

1228 紹定

1234 端平

1234 聯蒙古軍滅金( 1115- 1234)

1237 嘉熙

1241 淳祐

1253 寶祐

1259 開慶

1260 景定

1263 賈似道( 12 13- 1275)行公田法

1264 甲子年

1264 度宗

1265 鹹淳

1274 恭宗

1275 德祐

1275 文天祥( 1236- 1282)勤王舉兵

1276 降蒙古軍

1276 景炎 端宗

1278 祥興 衛王(帝昺)

1279 南宋結束,為元朝所滅

遼朝

公元 年號 皇帝 備註

---- ---- ---- -----

907 太祖(耶律阿保機,872-926)即位,國號契丹(Khitan)

916 神冊

922 天贊

925 太宗(耶律德光,-947)

926 天顯

937 改國號遼

938 會同

947 大同 世宗

947 天祿

951 應歷 穆宗(耶律明)

964 甲子年

969 保寧 景宗

979 乾亨

982 聖宗

983 統和 復改國號契丹

1012 開泰

1021 太平

1024 甲子年

1031 景福 興宗

1032 重熙

1055 清寧 道宗

1065 鹹雍

1066 改稱遼

1075 太康

1084 甲子年

1085 太安

1095 壽昌

110 1 乾統 天祚帝(耶律延禧)

1111 天慶

1121 保大

1125 遼朝為金朝所滅

金朝

公元 年號 皇帝 備註

---- ---- ---- -----

1115 收國 太祖(完顏阿骨打, 1069- 1123)即位

1117 天輔

1123 天會 太宗(完顏吳乞買,- 1135)

1125 滅遼(907- 1125)

1135 熙宗(完顏亶,- 1 149)

1138 天眷

1141 皇統

1144 甲子年

1149 天德 帝亮(完顏亮)

1153 貞元

1156 正隆

1161 大定 世宗(完顏褒)

1188 章宗(完顏璟,- 1208)

1190 明昌

1196 承安

1201 泰和

1204 甲子年

1208 永濟

1209 大安

1212 崇慶

1213 至寧 宣宗(完顏珣,- 1224)

1213 貞祐

1217 興定

1222 元光

1223 哀宗(完顏守緒)

1224 正大

1232 開興

1232 天興

1234 金朝為蒙古帝國和南宋所滅

西夏

公元 年號 皇帝 備註

---- ---- ---- -----

1032 顯道 景宗(李元昊, 1003- 1048)

1034 開運

1034 廣運

1036 大慶

1038 天授禮法延祚

1048 毅宗

1049 延嗣寧國

1050 天祐垂聖

1053 福聖承道

1057 奲都

1063 拱化

1069 乾道 惠宗

1071 天賜禮盛國慶

1076 大安

1084 甲子年

1086 崇宗

1086 天安禮定

1087 天儀治平

1090 天祐民安

1099 永安

1102 貞觀

1115 雍寧

1120 元德

1127 正德

1135 大德

1139 大慶 仁宗

1144 甲子年

1144 人慶

1149 天盛

1171 乾祐

1194 天慶 桓宗(李純祐)

1206 應天 襄宗(李安全)

1210 皇建

1211 光定 神宗(李遵頊)

1223 乾定 獻宗

1226 寶慶 李晛

1227 西夏為蒙古帝國所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