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趙佶閏中秋月帖

宋趙佶閏中秋月帖

《閏中秋月帖》為楷書,宋徽宗趙佶書於宋大觀四年(1110年)。凡七行,共六十字。帖文為七言律詩一首,乃中秋賞月即興之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詩帖原文

宋趙佶《閏中秋月帖》 宋趙佶《閏中秋月帖》

閏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

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

萬象斂光增浩蕩,四溟收夜助嬋娟。

鱗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

藝術賞析

該書法帖是故宮博物院所藏趙佶的“瘦金體”《閏中秋月帖》。作品筆畫細瘦如“筋”,舒展飄逸,卻挺拔有力,氣韻生動且不失腴潤,更不顯稚弱之氣,有濃郁的書卷氣息。

趙佶的書法,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後又參合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又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觀賞作品,可發現,其線條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連筆字像遊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於褚、薛,只是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這種書體從美學的角度講:麗美之氣襲人,婀娜多姿。在古代皇權集中制的時代,一般的情況下,肅穆、莊重、典雅和大氣是皇家風格的主要特徵。但是,歷史似乎在動盪的宋朝發生了非規律性的扭動,從而造成了皇權和皇家審美標準的大逆轉。趙佶荒廢朝政、一心沉溺於書畫藝術這一事實,推動了他藝術天分的表露和宣洩。而他的美學標準也隨著扭動的歷史現實化而變得大背傳統,形成獨特的一種藝術風格。這可能就是宋徽宗“瘦金體”書法形成的歷史淵源吧!但是,優秀的藝術流派是以它優秀的藝術價值流傳的,藝術的光芒不會因創造者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受到因影響。趙佶的“瘦金書”墨跡,優雅之氣與瑰麗之氣並重,正如岳珂在《寶真齋法書贊》稱讚他的書法所言:“金縷之妙,細比毫髮,殆與神工鬼能,較奇逞並於秋毫間。”

作者簡介

宋徽宗像 宋徽宗像

趙佶(1082-1136),即宋徽宗。趙佶為帝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進教城汴梁,趙佶、趙桓以及趙氏宗族、親屬等三千多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虜,這就是所謂的“靖康恥”。趙佶在位期間,廣攬天下書畫人才,讓這些人在翰林書畫院進行書畫研究和創作。當時傑出的書畫家如米芾、蔡京、蔡卞等都曾在書畫院供職。此外,他還將當時內府所藏的歷代書法名跡令龍大淵等人摹勒上石,這就是著名的《大觀太清樓帖》,是宋代繼《淳化閣帖》之後的又一部重要法帖。他本人對書畫藝術有著特別的興趣,曾同當時幾位書畫名家一起,將宮中所藏曆代名畫重新鑑定、裝裱一新並親為題簽。到了宣和年間,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命當時書畫院中的書畫博士編寫《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和《宣和博古圖》三部書。其中的《宣和書譜》一書,分門別類記載內府所藏曆代法書名跡1344件,涉及書法家179人。書中的書家小傳、書法逸聞、作品品評等都成為後世研究書法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趙佶擅長花鳥畫。據說他畫鳥雀,常用生漆點睛,如小豆般地凸出在紙絹之上,十分生動。他先後描寫過各種奇花異鳥,命名為《宣和睿覽冊》。他也畫人物、山水等,皆有不凡造詣。

趙佶於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岳。竟將父親留下的當時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財產給花光了。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在位期間,爆發方臘、宋江等領導的民變。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與金朝訂立盟約,夾攻遼國。宣和七年,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 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占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㮚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北宋滅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後被押往北邊囚禁。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五年後,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於五國城。照當地習俗火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