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趙佶枇杷山鳥圖

宋趙佶枇杷山鳥圖

宋趙佶枇杷山鳥圖是一幅扇面畫,創作於宋代,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畫作賞析

趙佶于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虜,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在位時廣收歷代文物、書畫,擴充並親自掌管翰林圖畫院。其畫重視寫生,以精工逼真著稱;亦擅書法,自稱“瘦金書”。此圖繪一山鳥立於枇杷樹上,描繪精微細緻,構圖雖然簡潔,筆法卻極為簡括而具表現力,是宋徽宗花鳥畫中的精品。

枇杷果實纍纍,枝葉繁盛。一山雀棲於枝上,翹首回望翩翩鳳蝶,神情警惕生動。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以設色為多,然而此圖純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調高雅,略似沒骨畫效果,別具一種蒼勁細膩之韻致,體現了趙佶多方面的繪畫才能。在技法上,用剛柔相濟的細筆勾描輪廓,羽毛精緻準確,色彩柔豔和諧。

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鈐“御書”朱文葫蘆形印一方。裱邊題簽:“宋宣和枇杷山鳥”。鑑藏印鈐“宣統御覽之寶”,中縫鈐“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朱文印各一方。

圖中枇杷果實纍纍,枝葉繁盛。一山雀棲於枝上,翹首回望翩翩鳳蝶,神情生動。此圖體現崔白清澹之體。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以設色為多,然而此圖純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調高雅,略似沒骨畫效果,別具一種蒼勁細膩之韻致,體現了趙佶多方面的繪畫才能。

對開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結實圓而橢,枇杷因以名。徒傳象厥體,奚必問其聲。鳥自託形穩,蝶還翻影輕。宣和工位置,何事失東京。”感慨宋徽宗如此精於繪畫,工於構圖和經營位置,緣何卻把國家丟失了。

作者簡介

趙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畫家。為帝時不勵精圖治,惟窮土木,崇奉道教,任用蔡京、梁師成、李彥、童貫、朱勔、王輔等,時稱六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進教城汴梁,趙佶、趙桓、以及趙氏宗族、親屬等三千多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虜。後死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

在位期間,為“畫院”搜羅繪畫人才,提倡柔媚的畫風。他擅長花鳥畫,受吳元瑜影響,書法師黃庭堅,後自創一種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的“瘦金體”。據說他畫鳥雀,常用生漆點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紙絹之上,十分生動。陸續描寫過各種奇花異鳥,命名為《宣和睿覽冊》。他要求所畫花卉,能夠畫出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下的特定情態,他對人物、山水畫等,也有一定的造詣。

傳世作品較多,有些是御用畫家代筆之作。作品有《臘梅山禽圖》、《五色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紅蓼白鵝圖》、《池塘秋晚圖》、《柳鴉蘆雁》、《瑞鶴圖》、《溪山秋色圖》等。人物畫方面有《聽琴圖》、《文會圖》。山水畫方面以《雪山歸棹圖》為代表。此外,還臨摹有李昭道《摘瓜圖》,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曾下令編撰《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和《宣和博古圖》等,僅《宣和畫譜》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