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莊遺址

一、鄭州民間傳說
1、軒轅方
鄭州民間傳說故事,流傳於鄭州、新鄭一帶。傳說遠古時候,黃帝和炎帝摒棄前嫌,講和聯盟,兩個部落合併成為炎黃部族,共同開發中原,種田建房,逐漸富足強盛起來。東南方的部落首領蚩尤生性暴戾乖張。他聽說中原地帶是風水寶地,就大肆向中原侵吞搶掠,黃帝組織炎黃族眾在涿鹿迎戰蚩尤。當時正是中秋季節,夜寒晝熱,時常大霧瀰漫,黃帝在作戰中往往迷失方向,戰事屢屢受挫。為能打敗蚩尤,黃帝到處考察訪問,發現一種磁石可以定位指向。他據此研製一個木頭人,用磁石琢磨成一隻手臂,五指始終指向南方,叫它為“方”;又研製一架車,在寬平的木板下裝上能轉動的圓輪,前頭裝上扶手,叫“軒”;在“軒”前面安上兩根木槓,使“軒”可以推拉走動,叫“轅”。黃帝就給這天下第一器械定名為“軒轅方”。黃帝用它定方向,終於戰勝了蚩尤。
2、倉頡造字
鄭州民間神話傳說,流傳於鄭州市郊區、新鄭、新密、登封一帶。新鄭市城南關有座風台寺,相傳是古代倉頡造字的地方。古時候沒有文字,人們結繩記事。軒轅黃帝統一中華後,命大臣倉頡造字,倉頡在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台上造屋住下,專心造字。好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倉頡很著急,一天他正坐在茅屋前苦想,一隻鳳凰嗚叫著從天空飛過,鳳凰嘴裡銜的一片樹葉落下來,上面有個明顯的獸蹄印,一名老獵人說這是貅蹄印,各種獸的蹄印都不一樣,他只要一看蹄印,就知道是什麼獸。倉頡由此受到啟發:世上萬物各有特徵,抓住特徵,畫出圖像,不就是字嗎?從此他注意觀察各種事物,造出了山河湖海、日月星雲、樹木花草、鳥獸蟲魚等很多字,從此中國有了文字。後人為紀念倉頡造字的功勞,把倉頡造字的高台叫“鳳凰銜書台”,宋朝人又在這裡建寺築塔,稱為“鳳台寺”。
3、黃河和邙山的來歷
鄭州民間傳說故事,流傳於鞏義、滎陽、鄭州市郊一帶。傳說西海之中有一條修煉萬年的大蟒,聽說玉帝到下界巡視,前來討封不成,便竄人中原大河中興風作浪。到禹王時期,大禹率眾治水,發現巨蟒作怪,揮劍與巨蟒交戰七天七夜,終於斬殺惡蟒。蟒血流進大河,把河水都弄渾了,就成了黃河;百里蟒身化成蟒形山嶺,這就是邙(蟒)山,又叫邙嶺。
別名:蟒山、虻嶺
4、鄭莊公黃泉見母
鄭州民間歷史故事,流傳於各縣(市)區。新鄭南關有一座大土丘,人稱“望母台”,傳
說這就是春秋時期鄭莊公望母的地方。據說當時鄭莊公因母親參與謀劃共叔段叛亂,一怒之下,把母親放逐城潁,並發誓說:“不到黃泉,永不相見。”隨後就後悔自己對母親做得太過分了。鄭國國都——新鄭南關溱水、洧水交叉的地方有座土丘,莊公讓人在上面修建一座很高的土台,一思念母親,就登台朝城潁方向翹望。後來,採用潁考叔的辦法,從城南洧水河北岸挖地道見泉水,地道直通王宮,莊公與母親在地道相見,母子和好如初,鄭莊公更加孝敬母親。從此鄭莊公黃泉見母的故事就一直區流傳下來。
5、船城的傳說
鄭州民間傳說故事,流傳於鄭州市城郊。傳說在很古的時候,有一天管城縣官正在坐堂,忽然天搖地晃,急到海灘寺求助,法僧說:管城本是一個船城,頭向西尾在東。因漂泊到嵩山腳下碰上岩石走不動了,所以一直搖晃。須用鐵錨鎮住,方能平安無事。縣官立即叫鐵匠鑄造一個千斤鐵錨放在大堂上,大堂果然不再搖晃了。現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管城像只船,塔兒是桅桿,鐵錨放大堂,縣城不搖晃。”
註:管城即現在的管城區
6、鳳凰台大米的傳說
鄭州民間傳說故事,流傳於鄭州市城郊。傳說很早以前,鄭州東門外有個湖泊叫東湖,湖邊梧桐樹上住著一隻美麗的鳳凰,渴飲湖中水,飢食梧桐果,每年春天百鳥便飛來朝風。後來人們陸續來這裡居住,與鳳凰做了鄰居。老鷹嫉妒鳳凰,勾結青龍吸乾湖水。鳳凰不忍人們受難,便讓自己的淚水流人湖中,直至淚乾身死。人們用鳳凰的淚水澆灌水稻,長出的稻米也像鳳凰的眼睛一樣美麗,蒸熟後呈立狀,表現了鳳凰威武不屈的高尚品格。為紀念捨己救人的鳳凰,人們把它埋在湖邊土崗上,又修了一座鳳凰台,並把這裡定名為鳳凰村。
7、金水河的傳說
鄭州民間傳說故事,流傳於鄭州市城郊。傳說子產一生操勞治理國家,臨終還惦記著國計民生,囑咐兒子說:“我生不貪民財,死不占民地,可把我埋在陘山頂上。”由於子產勤政愛民,深受人民擁戴。人民聽說他的死訊都非常悲痛,從全國各地趕來送葬,並把身上佩戴的金銀珠寶摘下來送到子產家中,你一件我一件,竟堆滿幾大車。子產的兒子秉承父親遺志堅決不收,最後一位老人說:“既然不收,我們就把這些金銀珠寶送到他的封地倒進河裡,俗話說:‘肝膽照日月,江河流不息。’就讓子產的恩德和我們對他的懷念象河水東流一樣,流芳百代吧。”大家就把車推到東里,將金銀珠寶全倒進河裡。只見河水波光鱗鱗,金光閃閃,成了一條金色的河,從此這條小泥河便得名“金水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