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對楚王問》

面對楚王的詰問,宋玉不正面解釋楚王的疑問,先用唱歌比喻,再用鳳凰鯤魚與小雀小魚對比,說明了自己才高被妒忌的情形。

原文:

宋玉對楚王問(《楚辭》)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注釋:

①其:大概,或許。遺行:不檢點的行為。②不譽:批評。譽:稱讚,讚譽。③唯:表謙敬的應答詞。然:是的。④其:我的。①郢:楚國都城,今湖北江陵市。②《下里》、《巴人》:楚國的通俗曲名。國:國都。屬:接續。和:應和。③《陽阿》、《薤露》:楚國比較高雅的曲名。④《陽春》、《白雪》:楚國高雅的曲名。⑤引商刻羽:古代以宮、商、角、徵、羽為五音。引商,引高而為商音。刻羽,降低而為羽音。流徵:流動的徵音,其聲抑揚遞續。⑥彌:更加,越。①鯤:傳說中的大魚。②絕:穿過。③杳冥:高遠的天空。④鷃:一種小鳥。⑤崑崙之墟:即崑崙山,我國西北地區的著名大山。⑥暴:同“曝”,曬。鰭:魚脊。碣石:山名,今河北昌黎北。⑦孟諸:大澤名。今河南商丘東北。⑧尺澤:一尺來深的池塘。鯢:小魚。⑨瑰意琦行:指卓越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為。

【譯文】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的行為,恐怕有時不夠檢點吧?為什麼士人和百姓那么不恭維呢?”
宋玉回答說:“嗯,嗯,是啊,有這種情況。不過,請大夫寬恕臣的罪過,允許臣把話說完。有個客人在郢都歌唱,起初唱《下里》、《巴人》,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接著唱《陽阿》、《薤露》,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時,都城裡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後,他引發悲涼的商聲,轉入高亢的羽聲,又摻雜流動的徵聲,都城裡跟著他唱的就只剩下幾個人了。可見他唱的曲調越是高雅,應和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過雲彩,背靠青天,兩隻腳攪動浮雲,翱翔在那杳杳茫茫的高空;那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鳥,豈能和它一樣了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崑崙腳下出發,中午到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晚上在孟諸過夜;那一尺來深的水塘里的小魚,豈能和它一樣了解江海的廣闊!
“不光是鳥有鳳凰、魚有鯤魚,士人裡面也有啊。聖人的偉大志向、美好品德,超出常人而特立獨行。世俗之人怎么能夠理解臣的作為呢?”

本文讀解:

才高被忌,曲高和寡,這是千古的恨事。宋玉不正面解釋楚王的疑問,先用唱歌比喻,再用鳳凰鯤魚與小雀小魚對比,豈止掃盡楚王心上的疑雲,且使懷才不遇者為之揚眉吐氣,擊節稱快。

本篇名句: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不光是鳥中有鳳凰、魚中有鯤魚,士人也一樣有啊。聖人的偉大志向、美好品德,超出常人而特立獨行。世俗之人怎么能夠理解臣的作為呢?

本文背景:

宋玉:戰國楚國鄢人,辭賦家。傳說他是屈原的弟子,在楚懷王、楚頃襄王時做過文學侍從之類的官。著有《九辯》等,敘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傷,流露出抑鬱不滿的情緒。他的作品富有想像力,且有浪漫主義色彩。本文未必是宋玉所作,但它採用的誇大、比喻的手法,和宋玉賦有相似之處。文中保存了重要的音樂史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