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故居

宋湘故居

宋湘故居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創樂村象湖村民小組,共有三堂二廳二廊26間房,占地面積約2600多平方米。宋湘故居始建於明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1522~1566)年間,為客家民居建築之一,因其地堡後山形像大象,山前是一片沼澤地,顧此地被稱為“象湖”。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宋湘故居宋湘故居
宋湘故居始建於明嘉靖(1522~1566)年間,為客家民居建築之一,因其地堡後山形像大象,山前是一片沼澤地,顧此地被稱為“象湖”。

宋湘故居經三百餘年,歷代均有修繕。“文革”破“四舊”時,門樓被拆毀。1984年冬,由其孫、海外僑胞宋佑祥先生熱心捐資,修葺一新,廳堂兩側有16條朱紅色圓柱分立兩旁屏風上書“京兆堂”三字,外大門楣上掛有“太史第”匾額,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郭翹然題“宋湘故居”匾額。

1987年11月16日被梅縣區人民政府列為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07年9月梅縣政府撥出10萬元專款,作為故居的啟動資金。在宋湘故鄉鄉賢及海內外有識之士的熱心捐助下,宋湘故居大修工程已於10月1日正式動工。於2008年春節前夕修繕竣工,並通過當地建設和文物主管部門聯合驗收重新開門迎接遊客 。

建築格局

宋湘故居 宋湘故居
宋湘故居,始建於明嘉靖(1522-1566)年間,歷代屢有修葺,坐東朝西,背靠矮山,前低後高。主體建築為懸山式堂屋,三堂四橫,中軸對稱,夯牆抬梁,土木石結構,白牆灰瓦。故居外有南北橫屋,內屋有三堂四廊兩天井,北面橫屋有房14間,南面橫屋有房13間,內堂屋有房28間,前有照牆,外設斗門樓。

門樓坐南向北,門樓左右設"石鼓戶對",門額楷書"太史第",門聯"賦梅世第,編竹元家",這彰顯屋主進士及第、官至編修。跨過門樓,進入院內,是寬闊的門坪,砌有照牆圍護,正大門額署"解元",門聯"象賢衍慶,崇德流徽";進入大門,見大門後門額掛"進士"匾。在下堂,可以看到故居廳堂內外,極少雕飾,質樸無華,與客家民居差別不大。據說,宋湘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清官廉吏,雖身居高位,薪俸優厚,卻"身與民俱瘦",其俸銀大部分都慨捐為民造福。

堂內廳里多有對聯,富有詩文風雅。中堂正牆兩面掛宋湘題並書對聯"禮樂農桑今之三代,和親康樂古為一書"。中堂右牆掛有宋湘少時題於家鄉安豐寺之山形詩。這首詩乍看似塔,細看如山,上有八個"山"字鑲嵌其上。這是宋湘獨創的山形詩體。

移步到上堂,這裡設凹式神龕屏風,上端楷書"京兆堂",左右龍柱各有長聯。據介紹,宋湘71歲卒於武漢湖北觀察署任上。其生卒時間同樣是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寅時,事極巧合,堪稱奇事。

建築價值

宋湘故居具有紀念鄉賢和研究地方文化教育以及客家民居建築的價值。如今,宋湘故居已成為海外華僑和當地遊客參觀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均有幾千人從千里之外前來參觀,成為全國旅遊強縣梅縣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

人物簡介

宋湘宋湘
宋湘(1756—1826年),字煥襄,號芷灣,生於乾隆二十一年,清代中葉著名的詩人、書法家、政聲斐然的清官。出身寒門,聰明好學、出口成章,《光緒嘉應州志》稱其“九歲學為文,下筆有奇氣”。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壬子科鄉試中名列第一,高中解元

嘉慶四年(1799年),高中二甲第十一名進士,並選翰林院庶吉士。同年十月,因父去世丁憂,先後任惠州豐湖書院、廣州粵秀書院山長。

嘉慶十年(1805年)返京銷假,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總纂、四川及貴州鄉試主考官等職。

嘉慶十八年(1813年),出守雲南曲靖府,後署廣南府和永昌府等諸府知府。在滇期間,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為民興利除弊。

道光五年(1825年),升任湖北督糧道,次年因勞累過度,卒於任上,享年70歲,有《紅杏山房集》《紅杏山房遺稿》等流傳於世。宋湘與姚德勝、丁日昌、丘逢甲、張弼士、李惠堂、黃遵憲、羅香林並稱為“梅州八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