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進士及第](/img/4/15e/nBnauM3XxczNyAzN2gzM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4M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唐代,科舉還不很完善,一部分文人是進士出身,如王維就是狀元及第。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駱賓王、張若虛、王之渙、孟浩然、溫庭筠,甚至李白,杜甫!
宋以後,大多數著名文人都是進士出身,如歐陽修是天聖年的進士,蘇軾是嘉佑年的進士。但也有一些文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中過進士:如辛棄疾\陸游\姜夔等。
清代科舉
彭定求、彭啟豐:祖孫狀元
潘世恩、潘祖蔭:祖孫,狀元、探花
繆彤、繆曰藻:父子,狀元、榜眼
任蘭枝、任端書:父子榜眼-探花
蘇兆登、蘇敬衡:父子探花
蔣立鏞、蔣元溥:父子,狀元、探花
王安國、王引之:祖孫,榜眼、探花
汪廷嶼、汪學金:父子探花
孫毓溎、孫毓汶:兄弟狀元、榜眼
翁同龢、翁曾源:叔侄狀元
張之萬、張之洞:兄弟狀元-探花
徐幹學、徐秉義、徐元文:兄弟探花-狀元
明代科舉
曾鶴齡、曾追:祖孫,狀元、探花
謝遷、謝丕:父子,狀元、探花
倫文敘、倫以訓:父子,狀元、榜眼
劉同升、劉應秋:父子,狀元、探花
王錫爵、王衡:父子榜眼
黃觀:縣試、府試、院試均為案首,是為小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合成大三元,是中國科舉歷史上唯一六種科舉考試均為第一的人,時人贊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商輅: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稱為”三元及第“。
宋代
梁灝、梁固:父子狀元
張去華、
張師德:父子狀元
安德裕、
安守亮:父子狀元
唐代
趙蒙、趙昌翰:父子狀元
歸仁紹、
歸佾、
歸系:父子狀元
歸仁澤、
歸黯:父子狀元
張正甫、張毅夫:父子,狀元、進士及第
李廓、
李書:父子,狀元、進士及第
文章展示
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
(破題)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承題)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恆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於徵求;民財所有,不盡於聚斂。
(起講)閭閻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育者,無憂矣。田野之內,如茨如梁,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
(起股)百姓既足,君何為而獨貧乎?
(出題)吾知藏諸閭閻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歸之府庫,而後為吾財也。蓄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積之倉廩,而後為吾有也。
(中股)取之無窮,何憂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無備?
(後股)犧牲粢盛,足以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資朝聘之費。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給之也,其孰與不足乎?饔飧牢醴,足以供賓客之需;車馬器械,足以備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應之也,又孰與不足乎?(束股)吁!徹法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於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
(大結)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韓菼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破題)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承題)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只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迨於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獨得而無與共,獨處而無與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適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語爾也。
(起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