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

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

正文

中國南宋淳熙四年(1177)撫州公使庫刻初印本。紙墨瑩潔,刻印精湛,刻工俱江西地區良工。半葉10行,行16字,注文小字雙行,行24字,白口,四周雙邊。卷後有刻書人銜名一葉,題“撫州公使庫新刊注禮記二十卷並釋文四卷”,以下銜名七行,末署淳熙四年二月。書中宋諱缺筆至慎字。黃震《黃氏日抄》有鹹淳九年(1273)修撫州六經跋云:“撫州舊板惟六經三傳,今用監本添刊論語、孟子、孝經以足九經之數。”今傳世撫州刻諸經,此本外僅存《周易》、《公羊》與《春秋左氏傳集解》殘帙,他經均久佚不傳。此本為淳熙四年刻印,猶在黃氏修補前近百年。
此本《禮記》鄭玄注二十卷全,舊藏楊以增海源閣,為楊氏四經四史之齋藏宋本四經之一,《楹書隅錄》卷一著錄。書中有宋本、顧汝修印、乾學、徐健菴、顧廣圻印、思適齋、汪士鍾曾讀、四經四史之齋、以增之印等印。
此本附有陸德明《禮記釋文》四卷,與正文二十卷同刻,行款版式、刻工俱同,舊藏瞿氏鐵琴銅劍樓,《鐵琴銅劍樓藏書目》卷四著錄,有顧廣圻跋。書中有廣圻寀定、汪士鍾印、閬源真賞、汪振勛印、楳泉等印。可知藏汪士鍾家時,原書與《釋文》仍為一部,汪氏之後,不知何以分入南瞿北楊收藏。《禮記》由楊氏歸北京圖書館。《釋文》四卷,早年由瞿氏散出,為陳清華收得,今亦歸北京圖書館。兩書分離百年,今始延津劍合。清嘉慶十一年(1806)顧廣圻為張敦仁校刻此書行世,即據此本影刻,刻本亦精好,卷後有“嘉慶丙寅三月陽城張氏影摹宋本重雕”二行。配圖

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