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地圖集應該是西晉裴秀的《禹貢地域圖》十八篇。這十八篇地圖可以說是世界上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一部以歷代政區沿革為主的歷史地圖集。可惜圖已失傳。而今現存最早的莫過於宋代的《歷代地理指掌圖》。《歷代地理指掌圖》計有地圖 44 幅,每幅圖均附圖說,上自帝嚳,下至宋朝,各代地圖,至少 1 幅,多則 5 幅,是很規範的歷史地圖集。在圖集前安排兩幅總圖,第 3 幅至第 44 幅圖,才是帝嚳至宋朝的歷代政區沿革地圖。再加之前有序,後有總論,無愧為中國古代地圖集編繪之創舉。
第一幅圖是「古今華夷區域總要圖」。此圖的海岸線、河流、長城等輪廓,與阜昌七年(1136年)刻石的「華夷圖」很相似。特別是這幅圖的圖說與「華夷圖」上的說明文字,大體一致。可見二者所依據的是同一幅圖。進一步講,均是參考了唐代賈耽的《海內華夷圖》。還有「古今華夷區域總要圖」上的海洋,海水用水波紋表示,海洋中的島嶼(如:日本、流球、三佛齊等)用長圓框加文字註記表示。由此推測,賈耽的《海內華夷圖》中的海洋與島嶼的繪法,可能也是這樣。此圖的範圍,包括今朝鮮、日本、南海諸島和印度等地。圖上域外部分繪畫比較簡略,但主要內容為宋代所置諸路和古今州郡的分佈。第二幅是「歷代華夷山水名圖」。此圖與其後諸圖,海岸線輪廓與第一幅基本相同,沒繪域外部分,海水沒繪水波紋,主要反映古代中國山河名稱及分佈大勢。第 3 幅至第 44 幅圖,有古代的九州圖、十二州(九州和營、幽、並三州)以及「春秋列國圖」、「秦郡縣天下圖」、「西漢郡國圖」、「三國鼎峙圖」、「西晉郡國圖」、「蕭齊南國圖」、「元魏北國圖」、「唐十道圖」等。宋代地圖 5 幅,分別是「聖朝太祖肇造圖」、「聖朝太宗統一圖」、「聖朝元豐九域圖」、「聖朝化外州郡圖」和「聖朝升改廢置州郡圖」。
關於《歷代地理指掌圖》的作者,在宋人著述中,說法不一。有人說是蘇軾,有人說是稅安禮,也有說不知何人所作。近人王重民先生所撰《中國善本書提要》中推論《歷代地理指掌圖》的作者時說:「今以意推之,圖蓋北宋時稅安禮所撰,坊本或不題安禮名,蓋初刻於蜀,後遂輾轉託之蘇軾。」王先生的推論不無道理,因此,可以認為《歷代地理指掌圖》的作者是稅安禮,初刊時,圖非 44 幅,未注作者,也無蘇軾序。趙亮夫見到的刻本,也許已有偽託蘇軾所作的序。趙亮夫說他所看到的刻本「字畫漫不可考,乃加校勘,命工鋟木,續有升改,亦並足之」。可想,最後一幅圖中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的升改建置,是趙亮夫所增補。
遺憾的是,現在只有南宋刻本傳世下來,現存日本東洋文庫,國內僅見明刻本。此南宋刻本於 1919 年曾自日本郵至北京裝修,當時京師圖書館館長張宗祥用館藏明刻本與宋刻本校核,並用朱筆在明刻本上做了改動和說明,從中可以看到宋刻本的面貌。現存國家圖書館的這部明刻本,在最後一頁有一段張宗祥的朱筆手記,記錄了校對的時間和經過。明代刻本《歷代地理指掌圖》目前也不多見。現今國家圖書館存兩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存一部,美國國會圖書館存一部。此外,北京大學圖書館存有一部清代人抄本。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地圖的珍品。
此本據日本國東洋文庫所藏南宋刻本影印,爲目前所能見到最善之本。
作品目錄
序言 譚其驤前言 曹婉如
歷代地理指掌圖序 二
歷代地理指掌圖目錄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