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回顧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三教關係,探討了宋元三教關係形成的背景、宋元三教關係的特點。重點分析了首開宋朝“三教合一”先河的陳摶、將內丹道教發展完善臻於成熟的張伯端、金丹南宗的實際創始人白玉蟾、全真道的王重陽、道兼南北學貫三教的元初倡“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李道純等宋元道教代表人物對三教關係的認識和主張。本書認為宋元儒佛道在理論上的高度融合對道教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不論是宋金時期產生的新道派,還是在天師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一道,在三教融合的歷史背景下,其吸儒納佛的特徵非常突出。道教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不斷地向倫理化與世俗化的方向發展;受佛教義理的影響,哲理化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
本書目錄
序
緒論
一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二 關於宋元三教關係的研究狀況
三 本書研究的主要問題
四 本書的研究方法、創新和不足
第一章道佛儒三教關係歷史回顧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三教關係初步形成
一 道佛儒“三教”的基本狀況及其社會影響
二 道佛儒之間的相融相斥
三 魏晉南北朝三教關係特點分析
第二節 隋唐五代三教關係的深入發展
一 隋唐五代道佛儒的基本狀況
二 道佛儒關系特點
第二章 宋元時期道佛儒關係形成的背景及其特點
第一節 宋元“三教合一”的背景及三教關係特點
一 “三教合一”的社會政治歷史背景
二 對魏晉至隋唐五代以來三教關係思想的傳承
三 宋元時期三教關係的特點
第二節 宋元統治者對三教的政策
一 對儒家:尊孔崇儒,以儒學為核心
二 對道教:倚重、倡導促其繁榮
三 對佛教:扶持、利用和限制、約束並重
四 宋元統治者以帝王之尊主張三教融合對三教關係的調節作用
第三節 宋元儒、佛對“三教合一”的促成
一 宋元儒士出入佛老、援佛道入儒對“三教合一”的推動
二 宋元佛教調和儒佛道
第三章 宋元道教代表人物對三教關係的認識及主張
第一節 陳摶開宋朝“三教合一”之先河
一 “非仙即帝”之陳摶
二 融貫儒佛道的思想特徵
第二節 張伯端“教雖分三,道乃歸
一 張伯端及其《悟真篇》
二 張伯端“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
三 “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的道本位立場
第三節 白玉蟾“三教異門,源同一也
一 博學多才的白玉蟾及其著作
二 “即心是道,以心合道”的思想
三 “三教異門,源同一也”——白玉蟾的三教關係思想
第四節 王重陽等全真道代表人物的三教觀
一 全真道力主“三教合一”的背景
二 王重陽之“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三 馬鈺之“三教門人儘是予師父
四 丘處機之“儒釋道源三教祖,由來千聖古今同”
第五節 李道純以“中和”為旨歸的三教融合思想
一 三教一理的指導思想
二 守中致和的內丹修煉思想
三 融禪宗心性於內丹修煉之中
第四章 宋元三教融合對道教發展的影響
第一節 三教融合背景下的正一道
一 蒙元時期的正一道
二 明中葉以前見重於統治者的正一道
三 從張宇初的思想看正一道融合三教的特點
四 正一道儒學化原因分析
第二節 三教融合背景下的新道派
一 太一道、真大道、淨明道融合三教,尤為注重汲取儒家倫理
二 “三教搜來作一家”之全真道
三 從全真道看道教發展的由盛而衰
第三節 三教融合背景下道教倫理化與世俗化的發展
一 正一道的倫理化與世俗化
二 宋元新道派的倫理化與世俗化
三 從道教善書看道教的倫理化與世俗化
第四節 宋元三教融合對明代道教發展及三教合一的影響
一 對明朝道教發展的影響
二 宋元三教融合對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楊軍,女,四川武勝人。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1982年考入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1986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電子科技大學社科系(現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從事教學工作至今。2003年考入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攻讀博士,200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參編學術著作兩本,在國內一級刊物、核心刊物及其他公開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