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歷史悠久,早在1956年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建校之際,就成立了該院最早的前身――馬列教研室,並於1978年了四川及電子部系統第一個馬列主義師資班;1984年,人文社科系成立;1993年,成立了人文社科學院,是電子科技大學最早一批撤系建院的單位,也是全國同類高校中首批成立的人文學院;2006年,基於學校、學院的發展要求,該院正式更名為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師資力量
根據“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網站”資料 ,學院師資總人數86人,擁有博士生導師5人,教授21人,擁有博士學歷的教師占專職教師總數的42%,專職教師隊伍中45歲以下的教師占73%,師資隊伍呈現出高職稱人數多、學歷學位高、具有年輕化趨勢三大特點。同時,擁有首屆全國高校百名“兩課”優秀教師1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名,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名、校教學名師1名、校優秀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14名,出國進修和學術訪問的人數逐年增加,在國內外的影響不斷擴大。
學院現狀與發展
經過50年的歷史積澱,特別是1993年建院以來的近十五年時間有長足發展,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在百花盛開的中國高校綻放著她絢麗多彩、耀眼奪目的獨特光芒。
一、適時調整專業設定,學科發展日趨合理。
學院不斷探索學科層次的科學性和專業設定的合理性,目前有2個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7個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傳播學、套用心理學、憲法與行政法),3個本科專業:行政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法學。2007年取得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授予權,已基本構建完成以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兩大學科範疇內的多個專業協調發展的局面。
二、不斷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師資力量日益雄厚。
長久以來,學院一直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創造各種學習機會讓青年教師學習深造,使他們在學歷、職稱、教學和科研水平上都有不斷地提高。1997年,該院僅有教授3位,有博士學歷的教師僅1人;2003年,該院教授增加到8人,具有博士學位和即將獲得博士學位的專職教師增加到12人;
三、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
該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00餘名,現有在校本科生400餘名,在校博士生和碩士生400餘名,學院已具備從本科――碩士――博士各個層次的學科培養體系,本科生與碩士生的人數之比為1:1,這樣的局面既保障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又為本科生進一步提高打通了渠道。
一直以來,該院承擔了全校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全部人文素質類公共課和公選課,對理工科大學生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同時藉助電子科技大學的理工科優勢,在辦好本學院專業時,注重電子信息技術與社會科學的結合,強調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凸現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掌握,促成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相互交輝、相互促進,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交相輝映。
四、教學研究、教學改革成果突出,教學顯著提高。
該院一直在教學工作中有突出成績,1997年該院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高揚改革旗幟,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實效性》),是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以來第一個國家級一等獎;2001年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現承擔以教育部“十五”重大項目《“兩課”教學調研》和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環節研究》為代表的省部級課題27項、橫向和校內課題60餘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四川省精品課程2門,學校精品課程4門,撰寫教材、專著60餘部,發表教學科研論文500餘篇,其中ISTP、ISSHP雙檢索近60篇,論文專著近40項獲獎。本科教學質量有較大幅度提高,學生評教成績在90分以上的占70%。
除學校投入該院教學的經費大幅度增長外,該院還自籌大量經費投入教學,推動教研、教改,實現教學提高。學院的藏書量和硬體設備有了較大增長,構建了完整的文科實驗平台,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形成支撐教學研究有效開展的硬體體系,以確保走特色文科發展的道路。
五、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增強學術研究的開放性。
建院時,學院幾乎沒有國際交流,國內學術交流也很少。該院先後派出了十餘名教師赴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等國家進行學術訪問、講學和進修,邀請了近二十位國外專家到學院講學,並成功舉辦了2005年、2006年、2007年公共管理國際會議,受以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同時,注重與國內著名大學、科研院所加強學術聯繫,聘請國內知名學者來院講學和兼職,現已聘梅榮政教授、鄭永廷教授、顧海良教授、李中瀅教授等十餘位知名學者為該院兼職教授,2007年5月,該院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青年論壇,受到全國馬克思主義學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近年來全國馬克思主義學者最大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