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宋儒對原始儒學精神的弘揚,對佛道強烈挑戰的回應,其一個重要的側面是通過自覺地重構新儒學的境界理論來展現的。本書在對“境界”範疇作出一番清理的基礎上,剖析了宋儒境界的基本內涵、總體特徵和精神實質,進而對三種典型的精神傾向作了較為具體、深入的闡釋。在此基礎上,從歷史主義和當代意識相結合的視角出發,對宋儒重建境界理論的得失成敗作了集中的檢討和評判,以期由此透視出中國傳統哲學人生境界理論的精神和特徵。《宋儒境界論》是在作者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從擬定提綱、初稿寫作直到修改出版,無一不凝結著導師高瑞泉教授的心血。先生那強烈的問題意識,深刻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啟人心智、發人深省的點撥,讓作者體會到思的樂趣,獲益多多。
目錄
引論宋儒境界論的發生與演進
一、宋儒重建境界論的時代課題
二、宋儒境界論發生的內外機制
三、宋儒境界論的演進
第一章宋儒境界釋義
一、釋“境界”
二、宋儒境界的價值意蘊
三、宋儒境界的靜態構成和動態統一
四、宋儒境界的精神實質
第二章匯納百川之容
——宋儒境界論的基本特徵
一、內向性的會通容納
二、道德形上學的重建
三、自由之樂的高揚
四、直覺體驗的強化
五、同一文化代碼,不同精神傾向
第三章灑落圓融之境
第一節“無欲”與“誠”
一、“誠”而“無欲”的聖人境界
二、“靜虛動直”以進達聖境
三、無極與誠:聖人境界的形上根據
四、尋孔顏樂處:即道德而超道德的聖人心態
第二節仁者與物同體
一、與物同體的仁者情懷
二、情順萬事的樂道胸襟
三、內外兩忘的理性直覺
四、會通互融的平和氣象
第四章敬畏和樂之境
第一節己與理一
一、仁者與理為一
二、辯名析理:尋求形上依託
三、涵養用敬:進學在於致知
四、自性而行
第二節心中天理流行
一、心與理一:天理人道的溝通交會
二、心統性情:心性情慾的分疏統理
三、居敬與窮理:兩種傾向的綜合拓展
四、敬畏與灑落:雙重氣象的協調互補
第五章從容中正之境
一、“民胞物與”的人道情懷
二、“視天下無一物非我”的大心境界
三、誠明兩進的中正之道
四、知禮成性的行為踐履
第六章宋儒境界論批判
一、哲學的目的和宋儒境界追求的意義
二、仁者情懷的正負價值
三、理欲之辯的歷史悖論
四、走向現代意義的自由
第七章現代迴響:當代新儒家的境界重建與超越
——以唐君毅、方東美、馮友蘭為中心
第一節心通九境
一、心與境的感通
二、心靈九境的架構與精義
三、心通九境的理論意義與困境
第二節生生之境
一、生命境界說的基本架構
二、藝術境界、道德境界與宗教境界
三、生命本體論:情的貞定與安放
餘論
第三節天地境界
一、天地境界與覺解
二、天地境界與神秘主義
三、直覺與負的方法
四、以哲學代宗教:天地境界說之檢討
第四節當代新儒家境界重建的貢獻與缺失
一、宗教性意識的凸顯
二、“直覺”觀念的挺立
三、境界重建,路在何方?
結語
附錄一參考文獻選目
附錄二章學誠儒學之道的宋學向度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