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朝編年備要

《春秋》筆法,“辨名分,正綱常”,以鞏固封建統治。 真德秀《序》,稱皇朝《編年舉要》與《備要》合若干卷,則當時本共為一書。 然實以《通鑑綱目》為式,特據事直書,不加褒貶耳。

古籍簡介

《宋九朝編年備要》·三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理解

書名。南宋朱熹撰著。五十九卷,序例一卷。熹與其門人趙師淵等,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舉要歷》和胡安國《舉要補遺》等書,本儒家綱常名教,簡化內容,編為綱目。綱為提要,模仿《春秋》;目以敘事,模仿《左傳》,用意在於用 《春秋》筆法,“辨名分,正綱常”,以鞏固封建統治。
《資治通鑑》對三國史事,本據魏國紀年,朱熹改據蜀漢紀年,以宣揚正統觀念。其後,尹起莘等又為此書闡明義旨,清康熙帝更加上“御批”,使之進一步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工具。

延伸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讚美他:“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乾道三年(1167),偕學生林用中、范念德從福建趕赴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三月,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然後同游南嶽。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最,史稱湖湘學派自此之後,才去短集長,臻於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還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的方針,使書院教育走上正軌。在石鼓書院復興後,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撰寫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由張栻親書,後人鐫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使“石鼓有聲於天下”。他一生三次監南嶽廟,但都只是遙領食俸,並未親臨南嶽。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張栻、黃乾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四庫提要

宋陳均撰。均,字平甫,號雲岩,莆田人。端平初有言是書於朝者,敕下福州宣取,賜均官迪功郎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均《編年舉要》三十卷、《備要》三十卷,又有《中興舉要》十四卷、《備要》十四卷。令《中興舉要》、《備要》皆佚。此書前有紹定二年真德秀《序》,稱皇朝《編年舉要》與《備要》合若干卷,則當時本共為一書。今《舉要》亦佚,存者惟此編耳。其書取日曆、實錄及李燾《續通鑑長編》刪繁撮要,勒成一帙,兼采司馬光、徐度趙汝愚等十數家之書,博考互訂。始太祖至欽宗,凡九朝事跡,欲其篇帙省約,便於尋閱,故苟非大事,則略而不書。林岊《序》謂“取司馬氏之綱,而時有修飾;取李氏之目,而頗加節文”,足以括其體例。然實以《通鑑綱目》為式,特據事直書,不加褒貶耳。觀均《自序》,其宗旨可見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