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安順市民族中學是一所承載著厚重希望、在奮進中崛起的普通高級中學。在短短二十五年的教育實踐中,學校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科研興校、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傳承“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努力進取”的優良傳統,充分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和整體提高,積累了較豐富的辦學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面對今天日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鞏固現有辦學成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辦學品位,繼續實現快速、健康、和諧的發展,將民中建設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辦學特色的優質學校。
現狀分析
(一) 基本情況
安順市民族中學坐落在安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航路旁煙堆山腳,地理位置優越,有交通便利,無鬧市之喧。安順民中的前身是創辦於1981年的安順縣中,1991年更名為安順第七中學。1995年更改為現名,1999年遷入現址。近年來,在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懷支持下,學校發展迅速,規模和效益得到擴大和提升,已躋身大型高級中學之列,是全市矚目的學校之一。2006年學校正式啟動申報省級示範性高中工作。
學校占地面積94.5畝,校舍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現有3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50人。教職工116人,專任教師108人,其中高、中級職稱教師55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特級教師2人;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94人。其中高中教師本科學歷達標為96%。
學校設施有教學
樓兩棟,綜合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簡易田徑場;另有民中教育網站、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學術報告廳、教師電子備課室等,硬體建設日趨完善。,正在建設的新學生公寓,餐廳即將投入使用,待建的新教學大樓和學生禮堂工程已進入前期籌備階段。
(二)學校發展優勢
1、學校是市直屬普通高級中學,2002年被市政府正式確定為縣級單位。在新的起點上,政府積極支持學校發展,在銀行貸款和征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2、學校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的軌道,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樹立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辦學特色凸顯鮮明,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了團結奮進、齊心共謀學校發展的團隊精神和學校文化,贏得了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信任和積極支持。
3、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無鬧市之喧,發展空間大。
4、學校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學習勤奮刻苦、思想樸實。
5、學校辦學機制靈活。,從2002年起自籌資金,每年每班投資10萬,創辦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育才班,結果顯示成績顯著,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讚賞。今年除繼續開辦民族育才班外,由市民宗局籌資在我校開辦了民族寄宿制班,為本地區民族教育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6、學校創新管理機制和激勱機制。在2001年由全校教職工出股成立了後勤服務有限公司,成為了全省首家推出學校後勤社會化運作模式的學校;2004年學校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教學量化標準,在校內實現了評聘分離,優勝劣汰的用人制度。通過以上兩項舉措有力地激發了教職工工作熱情,促進了學校的更快發展,充分體現了教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了民中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特色和優勢。
(三)不利因素
1、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部分硬體設施不達標;師資缺額較大,師生比達1:17;生均運動場地嚴重不足,無圖書室、師生閱覽室;
2、部分教師的觀念更新和技能提高跟不上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和創新的需要,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3、學校地處西郊,社區居民素質偏低,外部環境較差,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制約了學校與社區建立良好的互助關係。
辦學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法治校,規範辦學,強化管理,改革創新;樹立全新教育理念,內求最佳化,外求發展,科學管理,人本立校,為創建民族特色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的省級示範性高中而努力。
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以目標管理為導向,常規管理為基礎,科學管理為動力,質量管理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著眼於師生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學校管理科學化、教師隊伍專業化,設施設備標準化,人際關係和諧化,校園文化特色化的良好態勢。到2010年,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人本化、創新加特色的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
戰略措施
(一)隊伍建設
建設一個具有遠見卓識、創新精神和現代教育技術及管理水平高、有高度責任感的領導班子,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高效率、團結協作的管理幹部隊伍;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學識寬廣、業務精湛、學科配套、結構合理、掌握現代教育理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個人素質優、整體實力強的複合型教師隊伍:培養一批在省市有影響、有獨特教學風格的名師,形成由特級教師、學科專家、學科帶頭人和各級骨幹教師組成的教師群體。具體措施為:
1,領導班子
(1)增強學校運行機制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監督保證作用。充實調整行政機構,提高工作效率,滿足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需要。
(2)加強對在職幹部的培養提高,嚴格幹部選拔制度,加強在職幹部的理論學習和業績考評;強化學校管理層的辦學思想和辦學思路,明確學校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
(3) 五年內所有在職校級幹部參加l一2次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提高培訓,所有中層幹部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對口培訓;鼓勵中層以上幹部積極參加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學習;不定期組織校級幹部、中層幹部和後備幹部到國內發達地區、先進學校學習考察。
(4)強化幹部教育管理科研實踐和現代數育技術的運用。
每箇中層以上幹部五年內參加1—2個市級上教育管理科研課題研究,校級幹部作課題組負責人,中層幹部為主要研究人員組織課題研究;每個幹部每年要有一篇以上的論文或經驗文章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或會議交流,達到能獨立教育科研課題的水平;對幹部採取集中培訓、自學等形式,要求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套用於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
2、教師隊伍
(1)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繼續完善和推進教師全員聘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和教師晉職晉級制度,實行校內競爭上崗、待崗、轉崗制。
(2)加強學校梯隊建設,實施“安順市民族中學名師行動計畫”;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強化“導師制”,完善“師徒制”,以多種形式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3)加強教育思想和學校發展方向的管理,使每一個教師明晰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使每一個教師都思考如何以自己的創造性工作來貫徹和實現學樣的辦學思想和奮鬥目標。
(4)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的首位,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理論水平,規範教師教學行為。堅持學習制度,嚴格考核獎懲,樹立教師風範,弘揚先進典型、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引導教師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信息和教育方法,樹立起現代教育科學的教師觀、學生觀、人才觀和質量觀。
(5)以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改善和建設教師隊伍,拓寬教師來源渠道,提高教師學歷層次,要求青年教師積極參加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學習或攻讀碩士學位。吸納優秀人才,充實我校教師隊伍。同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聘請學校教學科研需要的教學顧問和專家教師。
(6)加強教育科研,強化學校教研,重視科研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研究並獲成果,鼓勵教師個人承擔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每個教師每學年應有一篇以上教研論文發表或交流。
(7)堅持內涵發展,強化教師基本訓練,重視教師專業素養提高,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實施《中國小教師技術標準》,青年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全體教師會運用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
(8)加強校本培訓,建立健全學校教師自我培訓提高機制,努力為教師業務學習、水平提高和才能提供機會;加強教研組建設和備課組活動;開展教學大賽、說課比賽和評優課、示範課等活動;鼓勵教師從事學科教育教學研究以及外出講學活動,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專業學術會議及學術活動。
(二)德育工作
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針,切實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以養成教育和誠信教育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自主、自律、自塑意識,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勞動技能、協調合作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使之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發展成為品德高尚、志存高遠、勤奮刻苦、心理健康、個性鮮明、規範自主,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適應未來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高素質的畢業生。主要措施包括: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加強班主任隊伍專業化建設,完善《安順市民族中學優秀班主任評選制》,增強全員德育意識和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實施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把以學生為本,著眼於學生終身發展的理念滲透到教育實踐中,把德育內容和人文思想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將德育是“人人工程”、“事事工程”融入學校管理全過程。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在鼓勵學生髮展個性與特長的同時,加強基礎道德教育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完善《安順市民族中學學生守則》,通過學、講、導、促手段,嚴格要求,規範行為,提高學生基礎道德水平和遵守行為規範的自覺性。
3、科學實施教育懲戒。通過民主的的渠道,密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的關係共同制定明確的,適當的、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懲罰制度,約束和規範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成長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進而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法制精神。同時不斷完善學校日常監督機制,有問題就處理,加強教師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教育能力,科學地實施教育懲戒。
4、完善“文明班級”和“優秀團支部”評選制,加強學生幹部和團員培養教育工作,繼續做好“推優入黨”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幹部的帶頭作用和學生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對學生社團的領導,充分發揮校園
廣播和學生社團的作用,鞏固和加強班級、學生(包括住校生)的自我管理。
5、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學生家長走進學校,參與學校管理。加強學生家長委員會工作,家校互聯,學校與社區互動,使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堅密結合、互相補充、協調一致,構建以學校為主導,融合親職教育和社會資源的開放式德育機制。
6、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學生心理問題,開展心理諮詢,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掌握在自身發展中不斷最佳化心理素質的能力,從自我發展到發展自我,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7、加強德育科研,推廣我校課題研究成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促進我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探究編寫我校德育讀本,爭取德育工作出經驗、出成果、出人才。
8、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學生全面發展搭建平台。加強美育工作,將美育融入學教育的全過程,培養學生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真、善、美的鑑賞能力。
9、加強和改進綜合實踐活動。繼續抓好軍訓、日常衛生、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活動;充分利用我校“三校一班“的成功經驗進行德育教育,提高綜合教育實效。
10、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學校隱性教育因素對學生髮展的影響,張揚愛黨、愛國、愛校的校園精神,營造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建立政治方向明確、輿論導向正確、文化品位精美、道德風尚崇高的師生精神家園。
(三)課程建設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民族中學將進一步最佳化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有機結合,構建學校的課程體系,發揮課程促進學生成長發展、開發學生潛能的功能,突出課程的探索性,建設整體最佳化、具有“民中特色”的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體系。
1、新課程目標
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形成具有全新觀念的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在學校的科學、社會、人文、藝術等方面,建設若干具有示範效應的重點課程和特色課程。學校的課程建設將貫徹以服務社會為先、以探究創新為本、以特長發展為優、以內容豐富新穎為核的指導思想,實現學校課程建設的“五華”,即課程設定類型多元化、課程內容時代化、教學要求多層次化、課程結構分配的多模組化和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通過加強課程建設,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要,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2、課程實施策略
(1)選用根據國家課程標準編寫的,適合我校教師和學生特點的教材;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優勢,使之成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學習內容;不斷開發和拓展課程資源,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輔助資料。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對其適用性不斷進行評析,為其進一步完善提供依據。
(2)加強老師培訓,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能適應未來社會需求,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師隊伍;培養一支由學校行政領導、科教科與教務科人員、與教師三結合的教育整體改革骨幹隊伍。
(3)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研究,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使教師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4)創設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適合我校教師與學生實際的課程教學模式,逐步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的學習在基於主體的、積極的、自信的、主動探索的、集體合作的基礎上,獲得終身有用的知識。
(5)根據課程發展規劃,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設豐富多樣的高質量選修課程,努力辦出特色。
(6)在選修課實踐的基礎上,必修課也將逐步試行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學生管理,按層次分班(我校體育、信息、美術等課程已進行課改實踐)、指導性讓學生自主選課教學,促使學生個性化的課程修習計畫的形成。
(7)課程實施過程應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並能夠及時調整,形成個性化的課程修習計畫。
(8)學校充分利用教師、場地、教學設備、校園網路等資源。圖書館、實驗樓、計算機房、實驗室和專用教室以及體育場館面向教師、學生開放。
(四)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我校發展的生命線。要以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為核心,以強化全員質量意識為重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聚焦課堂,開展課堂大決戰,促進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力爭在高考上有較大突破,實現高標準的教學質量。
在加強常規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監控的同時,科學管理,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實現教學管理的決策科學化、內容系列化、運作規範化、手段現代化、督查制度化。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完善教學管理組織體系,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建立以校長為核心的教學指揮系統,形成“校長—分管教學副校長—教務科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科任教師”逐級落實、層層負責的教學管理模式,以嚴格、高效的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具體措施為:
1.加強領導,最佳化管理。一方面成立教學質量領導小組,加強管理和監控,保證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制定《安順市民族中學課堂教學規範》,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力度,定期公布常規教學檢查情況,促進教學各個環節的落實。
2.強化全員質量意識,樹立教學質量管理的全員意識,確保教學目標得到全校師生的理解和落實。改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斷提高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我校教學質量的滿意度。
3.不斷研究、吸納和運用適合自身特點和發展目標的教學質量管理的觀念、理論、方法、手段和工具,建立先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以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聚焦課堂,加強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行為分析研究,開展課例研究,探索樸實高效的高堂教學模式,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和相應的教學管理機制。
5.加強班風學風建設,並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規範學生學習行為,培養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
6.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堅持課堂教學過程的“六認真”,即認真備課、認真備課、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認真檢測和考試、認真輔導和認真組織課外活動,對學生作業和試卷實行精選、精編、精講、精練的“四精”。要抓實練習、考試和質量分析,強化對教學過程的反饋、總結與分析,提倡寫教學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師必須堅持寫反思。實現較高的教學達成度。
7.切實做好招生工作,努力拓寬招生渠道,儘快改善生源結構。
8.加強教學督導,完善聽課制度,重點幫助青年教師和問題較多的教師改革教學,規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
9.建立全校教學反饋制度,堅持學生評教制度,完善學生評價指標體系,使其更科學、準胡和具有可操作性,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
(五)教育科研
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育研究制度,解決本校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植根於我校教學實際,並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髮展為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認真反思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使學校具備研究的能力,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的內在機制,在解決實際問題、總結經驗、控索規律過程中體現我的校辦學特色。力爭出有一定影響的研究成果,培養一支科研意識強和艱力強、相對穩定的科研骨幹隊伍,為科研興校奠定基礎。具體措施為:
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良好運行機制,明確學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四層結構:校長——科教科——教研組——備課組。
2.建立由校領導、教科處、督導專家、教研組長、備課組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的校本教研規劃、諮詢、評價體系,成立學校學術委員會。
3.依託教育學院和科研部門,加強與省內外兄弟學校的溝通與聯繫,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積極尋求各級各類及各個層面的合作與交流。
4.完善科研檔案管理,逐步建立教育科研資料庫。形成穩定的常規管理,做到課題立項、過程管理和評價的制度化;建立並完善教師個人科研檔案。
5.間年舉行教學大賽和說課比賽。每兩年召開科研大會,進行論文交流和評選,出一批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出版一輯《安順市民族中學教育科研論文選》。
6.加強課題研究,完善課題申報、研究、結題制度、有計畫地開展完善各類、各層次的科研項目。引導年輕教師尋求高質量高品位、有前瞻性的科研項目,爭取在本規劃時間內啟動並完成1至2個國家或省級科研項目,並及時推廣成果。
7.完善教育科研獎勵機制,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都要參與教育教研,要將科研能力和水平作為教師和幹部評估、晉升、聘用的重要指標,對於有突出貢獻的教職工給予重獎。
(六)辦學條件
繼續遵循適用、先進、有特色的原則,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到2010年,力爭在整體上形成設施優良、設備齊全、環境優美、文化濃郁的辦學環境,以一流的硬體設施和學校特色文化,構建精緻校園。具體措施為:
1.五年內爭取使校區由平面區綠化向立體綠化的發展,創建省級綠色學校。
2.以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為核心,在注重個性化建設的同時,全面推進學校信息網路化、教育網路化、教育現代化、設備現代化建設,完善校園網路、校園網站、信息資源庫的建設。
3.配置先進的設施裝備,開放圖書館、閱覽室、計算教室等優質資源,充分發揮各類設施設備的最大功能,提高其使用效益,為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一流的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設備和技術保障。
4.建設優雅的校園環境。校園環境的設計布局,將從教育性的角度出發,讓環境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建設優良的育人環境。
5.建設數位化校園,建好用活校園網,創造性地運用網路資源。
6.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構建平安校園。
7.充分利用我校區位優勢等有利條件,發揮學校綜合辦學優勢,為社區與地方服務,擴大學校的影響和輻射作用。
(七)學校管理
以人為本,堅持制度規範下的民主管理思想,實施追求卓越,提升品質,精益求精的精緻管理運作策略,以精緻化內部管理促進教學質理和辦學效益的提高。一方面以健全完善的制度和制度規範下教育教學行為來實現科學管理。另一方面營造民主、寬鬆、和諧、健康的學校文化氛圍,構建寬鬆有度、和諧有制、民主有序、健康向上的管理模式,不斷深化學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促進學校的快速發展。從“以校為本”落實到“以教師為本”最終達到“以發展學生為本”。具體措施為:
1.依法治校,堅持制度規範下的民主管理,實行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相統一的管理制度。在將制度管理與信任、尊重、關愛的情感相統一的同時,推行部門問責制,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凸現管理制度體系的內封閉和外開放性。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校長負責制,全面推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的教職工全員聘用制,完善崗位責任制,建立教師隊伍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逐步完善與學校發展相行之有效應的教職工考核、評價制度;深化後勤社會化服務機制,完善教職工分配製度。
3.經營教育的理念發展教師,把發展教師放在學校發展的首位。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形成充滿活力的繼續教育制度,提高其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增加教職工服務意識。
4.加強職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強化教服務機制,建設一支服務為本、敬業愛崗、精幹高效和專業化的職工隊伍,實現後勤管理和服務的制度化、規範化。
5.加強安全工作,強化安全意識。針對我校特點建立緊急預案機制,在教學、實驗、課間運動、課餘活動、校內就餐、集體住宿、放學和交通等環節上加強指導、疏導、引導、嚴格要求,從嚴管理。
6.堅持並不斷完善教學督導制,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引導和督促教師向課堂管理要質量、要效益,形成重視課堂教學組織和管理的良好氛圍。
7.理順工作程式,實行科學管理,完善決策機制,建立分條管理、分級負責的運作模式,實行重大事項公示制和專家諮詢制,推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防止決策的隨意性。
8.建立全面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職工合法權益;全面實行校務公開,不斷完善民主監督機制,確保管理機制的正常運行。
五、學校發展的保障措施
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既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勇於改革,又要在穩步前進的基礎上,協調多方面的關係,並提供應有的保障體系。
1.建立高效、廉潔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2.爭取政府扶持。充分發揮省直屬學校的優勢,充分利用我校的特殊地位,努力爭取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安順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在財力上的扶持和招生、引進教師等政策上的支持。
3.加強建章立制,探索現代學校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全面的民主管理制度,營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校文化氛圍,構建和諧學校。
未來五年,學校將以先進的辦學思路,健全的規章制度,有效的用人機制,完善的管理體系,建立以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為目的課程體系,堅定不移地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師隊伍,努力建設精、美、雅的校園文化,通過對學校戰略性形象的塑造和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確保學校各項工作向既定目標不斷推進,建設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鮮明辦學特色的優質學校。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