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烏梅肉三錢,黃連、蜀椒、藿香、檳榔各一分,胡粉、白礬各半錢。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三四錢,水煎如糊,空腹服。
功用
清熱安蛔。
主治
吐蛔熱證,色赤成團者。
方義
蛔為陰蟲,故知陽微而陰勝,得苦則安,得酸則止,得辛則伏。故用味酸之烏梅,能勝蛔,安蛔止痛;蜀椒味辛,辛以殺蟲;黃連味苦,清熱燥濕,苦以安蛔;檳榔味辛苦,辛能散結破滯,苦能下泄殺蟲。藿香有芳香化濕、健胃止嘔之效;川楝子行氣止痛;白礬味酸氣寒而無毒,其性燥急收澀,解毒除熱墜濁;胡粉可軟堅行痰,殺蟲鎮驚。
配伍特點
全方辛味、酸味、苦味藥物配伍組方,共奏安蟲殺蟲止痛之效。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證以腹痛,食則吐蛔,舌苔黃,脈數為辨證要點。
2、臨床用於治膽道蛔蟲,腸寄生蟲性腹痛。
使用注意
蛔得甘則動,凡治蛔,不可用甘草及甜物。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理中安蛔散為安蛔散去黃連、藿香、檳榔、胡粉、白礬,加人參、白朮、白茯苓、乾薑而成方。本方與安蛔散中均有烏梅、蜀椒安蛔殺蟲止痛,不同之處在於本方加用固護脾胃藥物,主治胃中虛冷而吐蛔者;安蛔散主治較重吐蛔熱證,色赤成團者。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主治
《張氏醫通》:“安蛔散,治吐蛔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
中藥方劑之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中藥方劑之安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