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塔

安瀾塔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城東五里的羅泊灣上有一座巍峨古塔,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至今已經180多年。該塔名曰安瀾,又曰漪瀾,塔高九層約30多米,底層周長36.62米,牆厚1.9米,塔身呈八角形,共有35個形狀不同的視窗,坐南向北臨江而立,建築風格非常獨特。

基本信息

簡介

安瀾塔安瀾塔

貴港市城東五里的羅泊灣上有一座巍峨古塔,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至今已經180多年。該塔名曰安瀾,又曰漪瀾,塔高九層約30多米,底層周長36.62米,牆厚1.9米,塔身呈八角形,共有35個形狀不同的視窗,坐南向北臨江而立,建築風格非常獨特。昔日登塔可望江城,江中百舸爭流,浪擊飛舟,城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無限風光在塔峰。此塔遭受過無數次特大洪水的衝撞和雷電轟擊,仍巋然不動,穩如泰山,塔頂的瓦片不掉落,塔身沒有毀損,保留全貌。

歷史由來

這座塔的北大門原有一首“撮土為山陪地脈,引入成事補天功”的對聯,意為這座縣城雖然東有東山,南有南山,西有西山,北有北山,但是沒有中山,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少一,風水地理有缺陷,需要建造中山,以“陪地脈”和“補天功”,縣人才能夠心想事成,五穀豐登,百業興旺。於是造塔代山,以慰民心。據說,這是清代知縣林大宏和他師爺共同籌劃的。

公元1818年,知縣林大宏的“頭號民生工程”建安瀾塔工程竣工,高九層,八角形。取塔名為安瀾,意為把河鎮住,把水鎖住,讓河水不再為害。此外,林大宏另書名為漪瀾塔,意為把兇惡的洪水化為善美的浪花,為民造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