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歷
光緒仙居縣誌載有:“安洲山在縣東南五里,舊名管山,又名九旬。上有潭,按舊志,唐武德中,僧灌頂講經於此。時漁者甚眾,頂勸止之,忽一夕風雨,旦視之,則為洲矣。故更今名。”在1949年前,管山的南邊是一條永安溪的分支流,和管山北邊的永安溪主流一起,圍繞管山成洲,可以理解為永安溪的洲,稱為安洲。街道以此為名:“安洲街道”。
基本概況
安洲街道成立於2003年5月,由原城關鎮劃分設立三個街道而來。安洲街道行政區域面積48.3平方公里,是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來。境內山清水秀,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是王溫故居所在地,是王道人升天典故的發生地。街道下轄22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現有總人口4.1萬人,其中外來人口2.2萬人,有耕地面積6299畝,山林面積51072畝。區域經濟
安洲街道成立近5年來,搶抓機遇,奮勇拼搏,依靠勤勞智慧的安洲人民,發揚艱苦創業的偉大精神,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街道經濟實力進一步壯大,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6年,全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7億元,財政總收入7313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94元,位居全縣前列。工業經濟發達。安洲街道是全縣唯一省批保留工業園區——中國工藝禮品城所在地、是浙江省白銀市場集散地。初步形成了以工藝禮品、醫藥化工、橡塑、白銀加工等為主體的工業產業體系。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75億元,規模上企業34家,其中列入縣“2112”工程企業9家,規模上企業完成總產值8.63億元。
農業經濟特色明顯。嶺腳村楊梅質優味佳,供不應求。高山西瓜、高山蔬菜產銷兩旺,城郊型綠色蔬基地實現了規模化、無害化種植。楊梅深加工發達,農業龍頭企業——浙江省揚眉飲品有限公司生產加工的多個楊梅產品獲得了有機食品認證、農產品金獎。
第三產業繁榮興旺。街道內有白銀、服裝、果品、物流、木材等各類專業市場,其中浙江白銀市場是省內最大的白銀專業市場,西門果品市場、西門木材市場、小商品城等都在全縣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是全縣重要的商貿集聚區。
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便捷完善。近年來,安洲街道緊抓撤鎮設街道和舊城改造的歷史機遇,立足於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城市,加快構建新的城區框架。區域交通明顯改善,環城南路(35省道)拓寬工程順利竣工,壞城北路中段與環城西路有效銜接,並已著手環城北路的北段工程。
城市建設腳步加快,西門片區舊城改造工程有序推進,東方大酒店等一批現代建築給城市增加了亮點。進一步提高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街道品位,形成了生態型居住區、現代工業城區和諧結合的獨特品位。
中國工藝品城
中國工藝禮品城,於1999年8月經省計經委批准立項,2000年4園區被省計經委批准為省特色工業園區,並列入省重點工程項目; 2002年2月,被省經貿委等10委、廳、局命名為省級工業專業區;2003年1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工藝禮品城”。劃分為綜合區、生產區、休閒區、生活區四個功能區。中國工藝禮品城,位於安洲街道西北角,東鄰盂溪,南靠環城北路,西接三橋溪,北為城市規劃區邊緣。園區規劃總面積為3平方公里,一期工程1平方公里;二期工程2平方公里。該園區聚集竹、木、草、鐵件、沙布娃娃、金銀、彩石鑲嵌、蠟燭等工藝品大類,形成一種集聚效應,成為國內最大的工藝品出口生產基地。本產品素有生產、出口“工藝品王國”之稱,產品運銷世界各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有生產企業50多家,2000多個花色品種,其工藝品的產量,出品量和產品名列三項全國第一。
西岙水庫
西岙水庫位於安洲街道西北部,三面環山,庫區山清水秀,庫容450萬米3,集雨面積4.4平方公里,壩高25米,灌溉面積25000畝,是一座集發電、供水於一體的兩用水庫。該水庫是於解放初期,由城關西北面各村村民挖掘而來的,起初是為了解決西北面各村的農田灌溉之用 。隨著城區的擴建,城區人民逐漸增多,再加上自來水工程的普及,而將西岙水庫作為城區10多萬人民的“大水缸”,供應城區人民的飲水 之用。溪園小區
溪園小區是安洲街道新農村建設的樣本,也是全縣新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下園村地處城郊,緊靠盂溪西側,全村213戶908人,人均土地面積僅1分左右,村民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三廢銀回收。下園村原以舊房居多,建房無規劃,髒、亂、差比較嚴重。2002年7月份開始著手新村(溪園小區)規劃編制,2003年6月18日修建性詳細規劃評審通過,縣政府於2004年11月20日予以批准。“溪園小區”規劃用地約11.23公頃,東臨盂溪,西擁連綿山丘,風景秀麗,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現代化新型居住區,不但在仙居獨樹一幟,就是在全市也是一流的農村小康型住宅。溪園小區居住區規劃總用地面各8.74公頃(131.1畝),總建築面積99836平方米,需拆舊房697間,拆建面積45894.65平方米,分三期實施建設。一期建設用地36887平方米於2005年12月31日予以批准,並於2007年底建設設基本完成。投資1500萬元建成小康房87套3.5萬平方米,125戶自願簽訂了拆遷安置協定,375間2萬多平方米舊房實行了和諧拆遷,87套小康房已安置完畢,二座老人公寓房已開放入住,新村第二期建設已啟動。目前,該村還通過環境整治,通村主道路已達硬化、亮化、綠化,垃圾集中堆放、及時清運,消除了村內衛生死角,淨化了村居環境。
通過新村基礎設施建設,新村主道路路網及相關配套設施工程建設已完成全村任務的40%。通過對村民保險、福利、補助等項目投入,全體村民都享受了村集體提供的免費農醫保,免費安裝、接收有線電視,每人每月20元糧食補貼的待遇。男60周歲、女55周歲以上,享受每月247.50元養老金,村老人個個享有入住老人公寓等多項福利,穩定了民心,轉變了村風,使村民安居樂業,有力地推進了“兩個社會”建設。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榮獲省級教育強鎮(街道)、市級文明街道稱號。教育基礎設施發達,投資2500多萬元的仙居實驗國小和300多萬元的嶺下張國小相繼建成投入使用。農村環境衛生進一步改善,生態街道有序推進,節日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企業文化活動豐富。圍繞小康型老年體育街道創建,體育事業快速發展。 “平安安洲”建設快速推進,社會穩定。在全縣率先實行村級巡邏隊和綜治工作站網路建設,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肯定。民間藝術
捲地龍(九節龍)是安洲街道嶺下張村村民創造的一種舞龍方式,已有100多年歷史。相傳是清末嶺下張村財主張老三婚後多年無子,待 壯年時喜得一子,為慶賀兒子生日,妻子王雲蘭畫出龍圖,組織村民學會舞龍(捲地龍)相傳至今。後該村成立舞龍隊,逢吉慶而舞,以祈吉祥。民國期間,頗成規範,文革開始逐漸衰弱,改革開放後,重新成立舞龍隊。舞龍隊共為30多人組成,全過程有:盤龍入場,二龍吃水,二龍挪珠,盤角,抽龍,四壓角,四門抽等舞蹈動作形式。配有嗩吶及喜慶鑼鼓,與龍同色紅黃二色服裝,手持木質龍橋柱,舞姿灑脫,氣勢恢弘,夜間舞龍更為亮麗。
民間傳說
仙居縣名傳說(又名王溫升天傳說)仙居原名不叫仙居,而叫永安縣。相傳在永安縣城外,西郭垟清水塘的地方有一口水井,水質很好,喝了它五臟六腑倍感清涼。清水塘附近有一個釀酒師傅名叫王溫,為人忠實厚道,手藝很好,他用這口井水釀成的酒,又甜又香,人人愛喝,生意十分興隆。
一天,王溫正在賣酒,忽從店外進來二人,衣衫襤褸像乞丐一樣,全身生了疥瘡癬毒等病,愁眉苦臉地呻吟,表情十分痛苦。王溫問道:“兩位表兄身子不舒服嗎?”二人嘆口氣說:“我們前世不知作了什麼孽,全身的瘡又痛又癢,沒錢醫治,等了三年啦,昨夜夢見一位仙翁,告訴我們說,括蒼山頂有股水是仙水,流到永安(今仙居)清水塘村,如果喝一口泉水釀的酒或洗浴一番,就能三天不癢不痛可治癒惡病。”
王溫聽後二話沒說便舀了兩碗酒遞給他們,說:“你們喝吧,不要錢。”二人連聲道謝,接過一飲而盡,停一會,二人都笑著說:“老師傅你真好,我們喝下後舒暢多了,瘡也不癢不痛了!不過,仙翁還有一句話不知該講不該講。”王溫說:“說吧。”倆人又說:“要是能在酒缸里洗浴一番身上的瘡,就能完全痊癒,可是我們哪能開得了口啊。”王溫聽到這裡也確實感到為難,要是答應請他們洗,一大缸的酒就全部糟蹋了,如果不答應,他們一輩子痛苦啊!想到這裡,王溫咬一咬牙便點頭答應下來,把他們帶進內室走到一口大缸前說:“洗吧!只要能治好你們的病,就算我的一缸酒壞了也沒關係。”那二人在酒缸里躺了半天,從屋裡笑吟吟地走出來。王溫一看,驚呆了。幾乎完全認不出來 了,只見他們全身皮膚雪白光潔成了英俊少年。他們笑著說:“老師傅你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大善人,咱們後會有期。”說完忽然不見了。
王溫遂將此事告訴老婆說:“可能是仙人試探我們吧?仙人洗過的酒,就是仙酒,我們全家都喝一杯,說不定能長生不老。”王溫遂舀 起四杯酒,遞給家人喝下。頓時香透心肺,渾身輕鬆雙腳不覺飄飄悠悠離開地面,四人又笑又叫,互相扯衣角,不一會飛上天成了仙。不久,這事便傳到京都,皇帝知道後感到十分驚奇,覺得永安縣是神仙居住往來的寶地,於是下了一道聖旨將永安縣改為仙居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