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與發展
1950年淮河流域大水後,安徽掀起大規模的治淮高潮,為了適應治淮骨幹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方面的技術需求,1951年治淮委員會工程部創建了土工實驗室,組建鑽探隊分赴沿淮各工地,開展土工採樣與土工實驗研究工作。1954年改為治淮委員會土工部試驗室,下設土工、材料、化驗、農水等試驗組以及農水試驗站和鑽探隊,並開始籌建水工試驗專業。1956年正式設立水工試驗組,擴建了水工模型試驗基地,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淮河水利科學研究所,下設土工、材料、化驗、農水、水工等研究組。1959年開始籌建梅山高速水流實驗室。1960年設定了電子儀器廠和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1963年省水利設計院土壤調查隊和黃口土壤改良試驗站併入,增設土壤改良專業,在碭山建站開展鹽鹼土改良試驗研究。1969年省水文總站五道溝徑流實驗站併入,增設水文水資源研究專業。
自1951開始創建至1978年的28年,我院經歷了艱苦創業、艱辛發展的道路,隸屬關係、機構設定多次變更,但這階段是安徽水利科技發展、我院建設的起步、創業、奠基的關鍵時期,安徽水利科技專業設定、學科建設雛形初顯,開展了土工試驗研究、結構材料試驗研究、水力學與水工模型試驗研究、農田水利試驗研究和水文水資源試驗研究,水利科學試驗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各項試驗研究工作的開展,解決了治淮和安徽水利建設諸多重大技術難題,其中《地基和土壩飽和砂液化問題的試驗研究》、《火電廠供水工程溫差異重流理論的套用研究》2項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勵,《多層地基滲流及減壓溝井》、《薄殼閘門的設計與計算》、《淮北平原土壤》等9項研究成果獲1978年全省科學大會獎勵。
改革與創新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我國迎來了科技發展的春天。水科院貫徹落實事實求是的思想路線,務實求真,開拓奮進,抓建設、抓管理、拓思路、求進取、求實效,走上了穩步前進的發展道路。1986年10月原水電部部長錢正英為我院建所35周年題詞“發揚成績,開拓前進,為治淮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科研機構設定與學科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治水思路的轉變,我院不斷加強科研學科建設,強化內涵,擴展外延,積極拓展科研學科與專業技術領域。1997年省編委批准“所改院”後,原有的土工、材料結構、水工、農田水利和水文水資源5個研究室更名為研究所,1987年設立設計室,2000年設立微機與自動化所,2005年農田水利研究所更名為農村水利與水土保持研究所,2006年水工、設計室、微機與自動化分別更名為水工河工、勘察設計、自動化研究所。2007年建成合肥分院,下設工程檢測中心和科技諮詢中心。現設有土工、結構材料、水工河工、農村水利與水土保持、水文水資源、勘察設計、自動化等7個研究所。在水文水資源、農田水利、水工水力學及河湖治理、岩土工程、工程結構、工程材料、工程質量檢測等學科與專業技術領域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同時也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全院現有職工309人,其中在職職工181人,教授級高工24人,高級工程師80餘人,博士6人,碩士30餘人,省部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享受國家及省政府津貼人員18人。
——科研與科技服務平台建設
科研平台。1982年在北淝河灌溉試驗場(始建於1953年)基礎上新建新馬橋農水綜合試驗站,198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2003年該站列入水利部灌溉試驗站網,成為安徽省灌溉試驗中心站。五道溝水文水資源綜合實驗站(始建於1953年)幾經擴建,於1989年建成為安徽省淮北平原水文水資源綜合實驗研究基地,2003年水利部水文局批准該站成為省部共建共管實驗站,2009年列入水利部重點水文站網。梅山高速水流實驗室(始建於1959年)幾經擴建,目前是我國唯一利用水庫水源的現場高速水流試驗室。1991年建成水工河工試驗研究基地。2000年建成江淮分水嶺八斗灌溉試驗站。1998年依託新馬橋農水綜合試驗站、五道溝水文實驗站、梅山高速水流試驗室、水工河工試驗研究基地及八斗灌溉試驗站組建“安徽省水利水資源重點實驗室”。 同時加強土工、結構材料實驗室建設,設立有建築材料檢測室、環境檢測與化學分析室、樁基檢測室、結構檢測室、節能檢測室、岩土檢測室等各類試驗室5000多m2,主要儀器設備400餘台套。
科技服務平台。1985年成立安徽省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站,是省建設廳批准成立的第一家省級檢測機構;1987年成立安徽省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1988年成立淮河流域水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它們分別是安徽省和淮河流域水利行業最高的法定檢測機構;2006年成立安徽省閘壩安全檢測中心。2007年設立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安徽省工作站。2008年籌建安徽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檢驗公共服務平台。
——科研項目與科技成果
完成國家、省(部)、市(廳)級重點科研項目及治淮與安徽重點工程建設工程科研項目300餘項。開展水工水力學及模型試驗研究,主持完成了淮河中遊河床演變研究、淮河幹流淮濱~正陽關、正陽關~淮南、淮南~蚌埠、方邱湖~臨北的防洪模型試驗,臨淮崗水庫樞紐工程、蚌埠閘樞紐擴建工程等治淮及安徽水利建設骨幹工程水工河工模型試驗;開展土工試驗研究,為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提供技術服務;開展結構材料試驗研究,針對治淮和安徽建設水利工程以及工業與民用建築,開展工程結構與建築材料試驗研究工作;開展農田水利試驗研究,連續承擔國家和省“七五”~“十五”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水文水資源試驗研究,主持完成28項省部級項目,有13項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有104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市(廳)級科學技術獎,其中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0項);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有70篇論文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交流,50餘篇論文獲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出版專著40餘部;取得實用新型專利7項;參編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安徽省地方標準5部。取得的試驗研究成果為我省水利建設、治淮及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科技服務與科技開發
充分發揮平台、技術、人才、成果優勢,圍繞水利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以科研支撐技術服務,以技術服務推進成果轉化與技術創新,全面推進檢測、監理、設計、諮詢、評價等科技服務與科技開發工作,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為治淮與全省水利工程建設提供技術保障與科技支撐。1993年始先後成立大禹工程建設監理諮詢有限公司、科源工程建設招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恆豐智慧型自動化有限公司等科技企業。建設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與水資源論證、建設監理與招標代理、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與司法鑑定、水土保持監測與方案編制、工程諮詢、工程設計、自動化技術等各類資質(資格)十餘項。
——合作與交流
充分發揮省級和流域科研機構及省水利水資源重點實驗室的平台作用,積極推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與武漢大學、河海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水科院、南京水科院、水利部新鄉灌溉所等近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與學術交流,在開放科研平台、共享科技成果、聯合申報與合作科研項目、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重點實驗室聘請十餘位省內外知名專家作為客座研究人員,省水利水資源重點實驗室成為武漢大學、河海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試驗研究基地;2004、2006、2009年我院先後組織承辦第六屆水文試驗與水文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灌溉試驗工作會議、全省水利科技推廣工作會議。
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工作在我院的幾代員工,勵精圖治,獻身水利科技,投身治淮及全省水利建設。他們勇攀科技高峰,為安徽省水利事業和治淮建設做出了的巨大貢獻,同時也使水科院的科研實力和科研成果躋身於全國水利系統前列,1994年在全國水利科研院所的綜合評比中名列第五。1999~2004年,水科院在全省公益類科研院所的綜合評比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目前水科院已發展成為安徽省及淮河流域水利行業專業人才齊全、領域廣泛、手段完備的綜合性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中心。我院先後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全國灌溉試驗先進單位、全省水利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全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省水利廳和蚌埠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相關詞條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是安徽省及淮河流域水利行業的公益類綜合性水利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工程檢測中心。 1951年10月,治淮委員會工...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資質證書 -
安徽省水利科學研究院
安徽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是水利工程綜合性科學試驗研究單位。 經省科技廳批准,農水實驗站和水文水資源實驗站被列為“安徽省水利水資源重點實驗室”。 該院依靠自身...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創建於1951年,其前身是治淮委員會土工實驗室;1956年經水利部批准,成立“淮河水利科學研究所”,是我國早期興建的6...
創建與發展 改革與創新 -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土木科,是學校在1945年創辦初期的三個專業之一。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現設有7個系,9個實驗室和1個計算...
學院簡介 院系設定 人才培養 教研成果 -
安徽省科研會計學會
安徽省科研會計學會(英文名:Anhui Academ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counting,簡稱:AASRA)於1989...
一、學會簡介(簡稱:AASRA) 二、學會宗旨 三、業務範圍 四、學會會員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
銅陵市,隸屬於安徽省,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null[安徽省地級市]
銅陵市,隸屬於安徽省,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是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登記管理規定,由全國從事環境保護的科技工作者,以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科研、教育、管理、產業等領域的個人及單位自願組成,經...
歷史沿革 組織體系 建設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財政廳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是政府主管財政收支、財稅政策、國有資本金基礎工作的巨觀調控部門。 負責貫徹執行國家財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起草財...
機構簡介 主要職責 現任領導 機構領導 廳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