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土木科,是學校在1945年創辦初期的三個專業之一。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現設有7個系,9個實驗室和1個計算中心。現有本科專業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全院現有教職工148人,其中教授38人。教職工中有專任教師113人,其中博士學位及在讀博士45人,碩士學位79人。目前學院共有學生283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153人。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403人,工程碩士160人,研究生課程班學生118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合肥工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學院最初起源於1945年成立的安徽省立蚌埠工業職業學校土木科,1970年安徽水利電力學院水利工程系、水利水電建築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併入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工程系,1999年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套用數學力學系的力學學科部分合併,成立土木建築工程學院,2007年學院更名為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現設有7個系,9個實驗室和1個計算中心;以及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結構與材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科力學安徽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涵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以及工程力學博士學位授權;水利工程、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建築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工程3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力學、測繪工程6個本科專業;工程力學、結構工程和岩土工程是安徽省重點學科,以及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土木結構與材料安徽省省級實驗室和工科力學安徽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也是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專業。2013年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00餘人,研究生近千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168人,教授35人,副教授67人 ,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62人,還聘請了王夢恕、楊永斌院士等30餘名知名學者擔任學院兼職教授。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教學名師1人,講師54人;有專任教師137人,其中博士學位62人,碩士學位67人。安徽省教學名師2人。

院系設定

學院下設建築工程系、道路與橋樑工程系、市政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建築環境與技術工程系、測量工程系共7個系,9個實驗室和1個計算中心,19個研究所。學院現有教職工人數168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77人,講師42人;有專任教師137人,其中博士學位62人,碩士學位67人。

人才培養

本科生

土木工程

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土木工程學科如工業與民用建築、橋樑工程、道路工程、岩土與地下工程等相關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土木工程師的基本訓練並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土木工程材料、測量學、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建築施工、地基基礎、橋樑工程、道路勘測設計、城市交通規劃、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工程結構抗震、建築經濟管理、土木工程造價、房地產經營管理、建設法規等課程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施工管理、工程勘察等實踐訓練。

土木工程專業已通過全國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具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結構工程、工程力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

學生畢業後可在城市規劃、建設、市政、交通、鐵路等部門從事房屋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市政工程、岩土與地下工程的設計,以及房地產開發、工程造價管理、施工與監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土木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及科研工作。

本專業還具有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和結構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紮實自然科學知識,較好人文科學知識,較強的計算機、外語、管理等方面套用能力與水文資源及水環境方面專業及專業基礎知識,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設、農林、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保護方面勘測、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管理、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教學和基礎理論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水力學、河流動力學、水利工程、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學、水資源學、地下水文學、環境化學、水利法規 、水文分析與水利計算、水文預報、水文測驗、水資源規劃與評價、水污染與水質分析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工程製圖、課程實驗、課程實習(測量、水文認識、水文信息採集、水利工程、氣象與天氣)、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40周。

本專業還具有 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流體力學、水工結構、水利水電工程等水利類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

畢業後可就業於國土資源、水利、水資源、城建、環保、交通等部門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設計和生產等方面的工作。如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水文工程勘察設計院、環境監測單位專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如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電力設計研究院、煤炭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工程施工單位、中外合資企業、教育部門、部隊等,也可在水文學及水資源、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研究生專業繼續深造。

給水排水工程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城市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築和工業給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測量學、工程製圖、普通化學、微生物學、水力學、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等課程,使學生獲得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受到污染物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訓練,具有從事水科學和環境科學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具有市政工程、水力學及流動力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等碩士學位授權點,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

學生畢業後,可在工程設計單位、環保部門、工礦企業從事給排水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給水排水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學及科研工作。

水利水電工程

水利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國民經濟建設電力必須先行。本專業培養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管理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岩土力學、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學、測量學、工程製圖、工程水文學、工程經濟學、建築材料、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水利計算、水工建築物、水電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使學生掌握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規劃、設計和施工管理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

本專業具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工程力學博士學位、結構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

學生畢業後可在水利電力部門、工程設計、工程建設與管理等單位從事項目評估、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與經營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及科研工作。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現隸屬於建築與藝術學院)

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建築環境設計與設備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前身是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

主要開設工程力學、工程製圖與CAD、電工與電子學、機械設計基礎、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傳質學、自動控制原理、建築環境學、測量學、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暖通空調等課程,使學生受到設備工程師的基本訓練。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具有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市政工程等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

學生畢業後可在土木建築、機械製造等工程行業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建築環境及暖通空調、燃氣供應、建築電氣工程、建築熱能供應系統的規劃、設計、製造、施工、監理、物業管理等工作,以及相關設計院所和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是解決土木、水利、機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化工等工程領域關鍵力學問題的一門學科。本專業培養具備力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計算試驗綜合能力的高級複合型人才。擅長套用計算機及其結構分析軟體技術進行工程結構的設計、製造、分析和評估。

主要開設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數學物理方法、計算方法、結構力學、結構動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工程測試技術、計算力學、C++語言及程式設計、微型計算機原理?接口、結構分析軟體、工程結構CAD、機械設計基礎、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工程結構抗震等課程,以及相關課程的實習、計算機上機實踐、課程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具有力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為學生畢業後繼續深造提供了條件。

學生畢業後可在土木、機械等工程行業部門、企事業單位、設計院所和高等學校從事工程設計、試驗、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測繪工程

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地面與衛星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以及地圖與地理信息工程等地理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測繪工程師基本訓練並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工程製圖與CAD、測繪學概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原理及套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原理及套用、攝影測量與遙感(RS)、數字測圖原理、大地測量學基礎、工程測量學、地圖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數字圖像處理、工程與工業攝影測量、土地管理與開發、房地產評估與經營、城市規劃原理、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城市防災減災、城市空間信息分析與可視化等課程,以及相關課程的實驗、實習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本學科於1985年擁有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為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

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家和地方測繪主管部門從事基礎測繪的技術和管理工作;並可在相關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碩士研究生

1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力學與工程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要求學生學習與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堅實的力學基礎理論及有關工程套用的專業知識;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使用及編寫計算程式;畢業後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以及工程設計計算的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a. 非線性振動與控制

b. 工程結構振動分析與控制

c. 多體系統動力學

d. 振動噪聲、衝擊測試與控制

導師:盛宏玉、牛忠榮、劉一華、王左輝、周煥林、高玉華、陳劍、劉焜、解挺教授;柳兆濤、李昊、胡宗軍副教授

2、固體力學專業

本專業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學問題,覆蓋基礎研究和工程套用研究。固體力學與結構材料、機械、土木、交通、航天、航空、能源等多個學科和專業密切相關,側重於在上述領域的工程套用研究,例如大跨橋樑結構、機械和汽車工業、建築結構、道路結構、飛行器結構、水利工程。

要求本專業學生掌握系統的、較為深厚的力學理論知識。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工程結構問題,完成工程結構中的力學建模、分析、計算、實驗和設計等工作,具有堅實的工程結構的分析、設計、製造和修補的能力。畢業生能夠從事工程單位、製造業、設計單位、科研院所和兵器研製部門等的力學分析、結構設計、科技開發、軟體系統開發和套用工作,也可從事高等教育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 工程結構數值分析與計算機輔助工程

b. 工程結構疲勞斷裂與車輛力學分析

c. 複合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

d. 工程結構振動分析與控制

e. 工程結構實驗技術及套用

f. 工程力學動態模擬

導師:牛忠榮、劉一華、盛宏玉、王左輝、李和平、周煥林教授; 魯付俊教授級高工(兼) ;高玉華、巫緒濤、李昊、吳枝根、孟益平、胡宗軍副教授

3、流體力學專業

流體力學主要研究流體本身的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以及流體和固體界壁間有相對運動時的相互作用和流動的規律。水和空氣是流體力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它以牛頓運動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為基礎,並涉及熱力學、電動力學等多學科知識;流體力學的研究範圍從最初的水力學擴展到河流動力學、海岸動力學、計算流體力學、地下水動力學、流體傳熱學、空氣動力學、交通運輸學等等。流體力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時又具有很強和直接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套用的背景,在工業、農業、軍事、交通運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醫學、海洋學、氣象學等方面有重要的套用價值。

我院工程力學系教學嚴謹,教學手段先進,教學資源豐富,實驗條件優越,教學效果優良。已經開設了計算流體力學、高等流體力學、多相流理論、河流泥沙動力學等流體力學專業的基礎課程。 王軍、陶月贊、沈致和、徐得潛、譚炳卿等教授,葉少有、王慧、董滿生、魏松等副教授,在流體力學學科工程水力學、計算流體力學、河冰水力學、地下水滲流模擬與控制等領域進行了許多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很多縱橫向課題,發表了大量的科研學術論文。

主要研究方向:

a. 工程水力學

b. 計算流體力學

c. 河冰水力學

d. 地下水滲流模擬與控制

e. 岩土體中水-熱運移模擬與控制

導師:王軍、陶月贊、沈致和教授;董滿生副教授

4 、工程力學專業

本專業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學問題,建立工程結構分析的力學模型以及工程科學中的數值分析方法,將力學與工程結合起來,面向國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工程力學專業主要以土木工程為背景,從中提煉並解決工程力學問題,服務於土木工程教學與科研,培養高層次的套用力學人才。本專業主要以工程結構穩定與振動、智慧型結構計算理論與方法、工程結構振動控制、工程結構非線性靜動力分析與工程結構抗震研究為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

a. 工程結構分析與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

b. 工程結構的計算理論與方法

c. 大跨度橋樑的計算理論與方法

d. 橋樑結構健康檢測與加固

e. 大跨度橋樑施工過程的仿真分析

f. 複合材料結構力學及其在工程中的套用

導師:王建國、完海鷹、方詩聖、王左輝教授;王慧、何沛祥、柳兆濤、董滿生副教授

5 、岩土工程專業

本專業主要研究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礦業工程、國防與人防工程等眾多工程領域內涉及地面及地下岩土介質的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問題。主要研究內容有:岩石與土基本力學特性、邊坡加固與深基坑支護、地下工程開挖與支護、基礎及其與結構相互作用、地基處理、岩土動力學及工程減災、環境岩土工程與岩土工程數值方法等。

主要研究方向:

a. 岩土力學與數值方法;

b. 高邊坡穩定分析理論與加固技術;

c. 地下結構計算理論;

d. 基礎工程及土與結構相互作用;

e. 城市環境岩土工程;

f. 特殊土的工程性質及地基處理

導師:朱大勇、王國體、錢德玲、臧德勝、汪明武、黃銘、王國強、葛曉光教授; 楊成斌教授級高工;李凡副教授;汪鵬程博士

6 、結構工程專業

本學科主要研究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鋼結構以及高層配筋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結構的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研究,以及結構的主動、被動控制和抗震加固設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對能力譜分析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s)和推覆分析方法(Push-over Analysis)的改進研究。在結構彈塑性動力分析、結構地震能量反應分析、結構擬動力試驗、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高性能和再生混凝土技術、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研究方面處於國內先進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

a. 混凝土結構與組合結構理論及套用;

b. 鋼結構與空間結構理論及套用;

c. 結構動力分析及抗震抗風;

d. 工程建設管理;

e. 土木工程材料及結構加固改造;

導師:葉獻國、柳炳康、完海鷹、牛忠榮、盛宏玉、錢德玲、詹炳根、周安、陳道政、周煥林教授;徐勤教授級高工;黃慎江、孫昌玲、肖亞明、高玉華、關群、何沛祥、吳春萍、沈馮強、扈惠敏、齊明超、陳麗華、王輝副教授;王靜峰副研究員;王章虎、鹿中山、孫潔高級工程師;種迅博士

7 、市政工程專業

市政工程專業主要從事給排水工程經濟運行及最佳化設計﹑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建築給排水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城市系統工程等領域的研究。本專業培養給排水工程﹑建築消防科學與技術、環境模擬與CAD、礦山給排水工程與技術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a. 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與技術;

b. 建築消防科學與技術;

c. 環境模擬與CAD;

導師:陶月贊、徐得潛、王軍、沈致和教授;祝健、袁守軍、蘇饋足副教授;胡真虎副研究員

8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

本學科以工程熱力學、傳熱傳質學、流體力學為基礎,針對暖通空調系統及設備、建築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燃氣輸配、建築熱環境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培養人工環境及能源利用研究與控制領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滿足社會對該學科領域的教學、科研、工程技術、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主要研究方向:

a. 暖通空調系統及設備;

b. 建築節能技術;

導師:沈致和教授;祝健、賈莉莉副教授

9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科服務於水利工程、建築工程、岩土工程、橋樑工程、採礦工程、環境工程和交通及航運工程等。本專業主要從事工程結構抗震、抗風和防爆,工程結構隔、減震與震動控制,工程結構健康監測與鑑定加固,岩土工程災害診斷與防治,城市綜合防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 工程結構與抗震、抗風和防爆;

b. 工程結構隔震、減震與振動控制;

c. 工程結構健康監測與鑑定加固;

d. 岩土工程災害診斷及防治;

e. 城市綜合防災;

導師:柳炳康、葉獻國、朱大勇、完海鷹、錢德玲、盛宏玉、高 飛、汪明武、劉一華、詹炳根、周 安、陳道政教授;黃慎江、肖亞明、孫昌玲、李凡、李昊、耿淑偉副教授

10 、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

橋樑與隧道工程學科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培養橋樑結構設計理論和工程建設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勝任教學、科研及工程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主要開展橋樑結構設計理論、組合結構橋樑的研究開發和套用以及隧道工程的設計分析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為橋樑與隧道工程建設輸送高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a. 城市道路與橋樑;

b. 道路橋樑工程建設管理與監理;

c. 現代橋樑結構設計理論、橋樑施工控制技術與橋樑信息技術套用;

d. 橋樑結構健康監測與加固技術;

e. 隧道及地下工程設計理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

導師:王建國、朱大勇、王國體、汪明武、方詩聖、臧德勝、周安教授;楊成斌教授級高工;蔡敏教授(兼);殷永高、孫敦華教授級高工(兼);葉少有、汪蓮、胡成、何沛祥、李凡、楊樹萍、扈惠敏、巫緒濤副教授

11 、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

水文學及水資源碩士專業培養水資源系統工程﹑地下水資源評價與保護﹑水環境評價與保護、水旱災害防治與水土保持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要求本專業學生掌握系統的、較為深厚的水文與水資源理論知識,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水問題,完成水問題中的專業建模、分析、計算、實驗、規劃和設計等工作,具有堅實的水文水資源分析、設計、規劃和管理的能力。畢業生能夠從事水利工程單位、水利設計院、水利科研院所等的水文水資源系統分析、設計、規劃和管理工作,也可從事高等教育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 水資源系統工程;

b. 水電站經濟運行與動能經濟;

c. 水環境系統工程;

d. 水旱災害防治與水土保持;

e. 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區域經濟分析;

導師:金菊良、陶月贊、徐得潛、王軍、汪家權教授;譚炳卿教授級高工;李興旺教授(兼);張禮兵副教授

12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專業

本專業以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為基礎,培養工程水力學﹑冰水力學、環境與生態水力學、滲流模擬與控制、暖通空調系統中的水力學問題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a. 河流模擬

b. 給水管網最佳化

c. 給水排水系統中的水流問題

d. 地下水滲流模擬與控制

導師:王 軍、陶月贊、沈致和、徐得潛教授;虞邦義教授級高工(兼);祝健副教授

13 、水工結構專業

本專業主要研究水利水電工程及其他水工程領域內建設物與構築物的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過程中的科學與技術問題,培養從事水工結構設計、科研與教學的高層次人才。主要研究內容有:水工結構應力變形與穩定分析,土石壩與堤防工程、混凝土重力壩、高拱壩、水工水力學、水工模型試驗、水工隧洞與地下廠房、水工鋼結構、水工建築物安全監控、水工建築物病害治理、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等。

主要研究方向:

a. 重力壩及高拱壩穩定與變形分析;

b. 土石壩穩定、變形與滲流分析;

c. 水工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

d. 水工結構加固與檢測;

導師:朱大勇、王國體、黃銘教授;葉少有、王慧、汪蓮、魏松副教授;汪哲蓀高工

14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水利水電規劃利用與管理﹑水利水電系統工程、水電站及水工結構、水利水電工程除險加固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本專業在水利水電系統工程﹑工程水力學及水利水電工程除險加固﹑抽水蓄能電站經濟運行及經濟效益分析等研究領域具國內先進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

a. 水利水能資源規劃與水利經濟;

b. 水利水電系統工程;

c.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與監理;

d. 工程水力學;

e. 生態水利;

f. 水利水電工程除險加固;

導師:徐得潛、陶月贊、金菊良、王軍教授;葉少有、汪蓮、王慧副教授

15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隸屬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主要培養精密工程測量與現代誤差理論、地理信息系統GIS與數字測繪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及套用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為國家建設事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測繪專業高級人才。

本專業招生主要面向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套用與技術及土建、水利、土地資源與環境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運載工具導航、遙感技術套用、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套用、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等領域的技術工作;並可在相關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地理信息系統GIS與數字測繪技術;

b.精密工程測量與現代誤差理論;

c. 全球定位系統GPS及套用;

導師:高飛教授;胡小華、張遷教授級高工(兼);李曉莉、吳兆福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1 、工程力學專業

本專業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學問題,建立工程結構分析的力學模型和數值分析方法,將力學與工程結合起來,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主要研究領域為: 高層建築結構,大跨度橋樑結構,智慧型材料結構計算理論和方法,工程結構與基礎相互作用分析,工程科學中的數值方法,工程結構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振動與故障診斷,工程斷裂、疲勞與可靠性分析,結構分析軟體與CAE,工程水力學。

主要研究方向:

a.智慧型結構計算理論和方法;

b.大跨度橋樑計算理論與方法;

c.工程結構分析與CAE;

d.結構疲勞斷裂與損傷研究;

e.工程水力學;

f.界面及斷裂力學;

導師:王建國教授、牛忠榮教授、劉一華教授、朱大勇教授、陶月贊教授、金菊良教授、梁醒培教授(兼)

2 、結構工程專業

本專業主要從事高層建築結構、建築結構彈塑性動力分析、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研究、大跨空間結構性能、預應力結構性能及設計軟體、工程結構易損性分析及可靠性鑑定、大跨度橋樑結構、工程結構與基礎相互作用分析、智慧型結構與主動控制、綠色建築設計與技術、工程滲流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工程結構計算理論與方法;

b.建築結構設計理論與防震減災;

c.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及套用;

d.岩土工程結構計算理論

e.綠色建築設計與技術;

f.工程滲流控制;

導師:

王夢恕院士(兼)、王建國教授、葉獻國教授、柳炳康教授、朱大勇教授、牛忠榮教授、吳永發教授、錢德玲教授、程樺教授(兼)、徐建教授級高工(兼)、王錄民教授(兼)

教研成果

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學院教師共承擔科研課題635項,科研經費達14135.6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2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項。縱向總經費2163.9萬元,橫向總經費11971.7萬元。

年份 縱向立項 橫向立項 項目總數 縱橫向項目總經費 (萬元)
項目數 經費 項目數 經費
(萬元) (萬元)
2007年 19 289.8 59 668.9 78 958.7
2008年 26 217.8 55 927.5 81 1145.3
2009年 44 437.7 87 3592.9 131 4030.6
2010年 47 600.5 129 4204.3 176 4804.8
2011年 31 618.1 138 2578.1 169 3196.2
總計 167 2163.9 468 11971.7 635 14135.6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經費 (萬元) 立項時間 主持人
1 鹼矽活性混凝土的界面特徵及其與ASR的關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7 2006 詹炳根
2 超高層巨型框架結構彈塑性地震反應與能量分析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培育項目) 50 2007 葉獻國
3 液化側向流動下樁基抗震性能的動態離心模型試驗及數值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19 2007 汪明武
4 洪水災害風險管理廣義熵智慧型綜合分析理論與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5 2007 金菊良
5 不同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對比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41 2007 錢德玲
6 邊坡臨界滑動場理論與工程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8 2007 朱大勇
7 預壓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體系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2 2007 柳炳康
8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項目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項目 10 2007 王靜峰
9 強震作用下邊坡破裂、變形、失穩與運動過程的研究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項目 16 2007 朱大勇
10 半剛性鋼管混凝土框架樑柱端板連線節點的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20 2008 王靜峰
11 SBR反應器中絮體與顆粒污泥相互作用機理研究與數學描述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21 2008 蘇饋足
12 端板型鋼管混凝土框架節點的滯回性能及破壞機理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項目 3 2008 王靜峰
13 新型端板式鋼管混凝土框架節點的火災行為與設計方法研究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項目 5 2008 王靜峰
14 城市化地區產業用地集約化利用和調控技術研究與示範 國家有關部門科技項目 213 2008 高飛
15 清潔能源需求預測及其政策措施影響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專項基金項目 8 2008 金菊良
16 熱力與水力條件耦合的河流冰塞數值模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1 2009 王軍
17 庫水周期作用下庫岸邊坡軟岩損傷演化及破壞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1 2009 姚華彥
18 半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抗震性能和設計方法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20 2009 種迅
19 處理廢棄物和廢水的高效厭氧反應器的監測、模擬和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10 2009 胡真虎
20 基於臨界滑動場法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博士點基金 6 2009 朱大勇
21 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集成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21 2009 徐得潛
22 我國不同分區湖泊營養物基準制定技術方法研究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55 2009 金菊良
23 流域水資源系統脆弱性智慧型診斷評價與調控理論和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7 2010 金菊良
24 考慮空間效應的地基承載力理論與試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9 2010 朱大勇
25 養殖廢水中洛克沙胂在厭氧生物反應器中的降解和轉化行為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8 2010 胡真虎
26 不適定邊界條件反演問題的正則化算法及其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0 2010 周煥林
28 滑坡運動過程研究和災害評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59 2011 朱大勇
29 大尺度土木結構振動分散化智慧型控制理論與試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62 2011 王建國
30 可液化場地微型斜樁地震回響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68 2011 汪明武
31 新型半剛性鋼管混凝土組合框架的破壞機理和抗震設計對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60 2011 王靜峰
32 基於流域分散式水文模擬的湖泊乾旱特徵水位計算及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25 2011 周玉良
33 Fe(III)對奶牛糞便厭氧消化過程中雌激素去除的強化作用及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25 2011 袁守軍
34 晶片封裝結構熱力性能邊界元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26 2011 程長征
35 水飽和混凝土含損傷動態本構關係與水下混凝土爆破破壞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 26 2011 姚華彥

近五年學院共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7項,教學成果獲獎7項,多媒體課件、教材、講課比賽獲獎14項。

科研獲獎

序號 成果名稱 獲獎人 獲獎名稱 時間
1 多高層建築地震反應消能與控制 葉獻國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6
2 瀝青路面工程質量過程控制的研究 扈惠敏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8
3 三維邊坡極限平衡分析理論與工程套用 朱大勇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8
4 大直經(擴底)灌注樁的承載性狀研究及其工程套用 楊成斌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8
5 深基坑支護與變形控制關鍵技術 朱大勇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9
6 重大工程場地地震危險性分析理論與套用 楊成斌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9
7 新型組合結構關鍵技術及其在大跨徑工程中的套用 周 安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9
8 大跨度薄壁箱形鋼桁架橋的製作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王靜峰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9
9 60m直徑無中心支撐、有側限網殼結構屋面水泥熟料庫關鍵技術套用 完海鷹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9
10 大跨度曲線空間管桁架混合結構成套關鍵技術研究和套用 王靜峰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0
11 高邊墩預應力塢式閘室關鍵技術研究 李 凡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0
12 有機廢棄物的厭氧生物定向轉化機制 胡真虎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1
13 資源與環境管理複雜系統建模方法及其套用 金菊良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1
14 建築施工重大危險源安全性評價和監控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完海鷹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1
15 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牆結構抗震關鍵技術與套用 葉獻國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1
16 無背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 王建國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1
17 水中爆炸對沉管隧道和水中淺埋隧道的影響研究 朱大勇 軍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11

教學成果獲獎

序號 項目名稱 獲獎人 獲獎名稱 時間
1 揚長避短,繼承創新—基礎力學的自主型多媒體網路教學 王左輝 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
2 擴大金工實習內涵全面提高金工實習質量的研究與實踐 高玉華 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
3 非測繪專業測量學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高 飛 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8
4 工程力學動態模擬 王左輝 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8
5 水處理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 陳 慧 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8
6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課程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柳炳康 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0
7 基礎力學的“興趣研習拓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王左輝 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0

多媒體課件、教材、講課比賽獲獎

序號 項目名稱 獲獎人 獲獎名稱 時間
1 《房屋建築學》多媒體課件 賈莉莉 安徽省教學軟體二等獎 2004
2 《測量學》多媒體課件 李曉莉 安徽省教學軟體二等獎 2004
3 《現代普通測量學》教材 王儂、高飛 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測繪教材一等獎 2005
4 材料力學課程 巫緒濤 全國基礎力學講課競賽一等獎 2006
5 理論力學課程 程長征 全國基礎力學講課競賽二等獎 2006
6 《結構力學》多媒體課件 關群、朱亞林 全國土木工程專業多媒體課件二等獎 2007
7 《水力學》多媒體課件 方達憲 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科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等獎 2008
8 材料力學課程 柳兆濤 全國基礎力學講課競賽一等獎 2008
9 理論力學課程 周煥林 全國基礎力學講課競賽二等獎 2008
10 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 吳兆福 全國測繪學科講課競賽二等獎 2008
11 《建築測量學教程》教材 李曉莉等 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測繪教材二等獎 2009
12 《測量學實驗與實習》教材 李曉莉等 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測繪教材三等獎 2009
13 《結構動力學》教材 盛宏玉 華東地區優秀教材一等獎 2009
14 《路基路面工程》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