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羅瑪克

《安德羅瑪克》是法國戲劇作品,共5幕詩體劇,1667年由作家拉辛創作。

個人作品

1663年,發表《頌我王康復》,博得了路易十四的嘉許,從此開始了文學生涯。同年,拉辛與莫里哀相識並結為莫逆之交,在戲劇創作方面受到了他很大的影響。1664年,拉辛以其第一部悲劇《德巴依特》及《亞歷山大大王》在文壇上嶄露頭角,顯示了他非凡的戲劇才能。此後,他努力不懈,戲劇創作才能日趨高超,終於在1667年,以《安德羅瑪克》一劇成名。以後又寫出他唯一的喜劇《訟棍》和悲劇《布里塔尼居斯》、《貝蕾妮絲》、《巴雅澤》、《菲德拉》等優秀作品。1673年拉辛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最後因遭到保守派的攻擊及失寵於國王而終日憂悶不樂。1699年拉辛患肝癌去世。

內容提要

《安德羅瑪克》是五幕詩劇,題材取自古希臘傳說。特洛伊將領赫克托爾在與愛比爾國王皮羅斯交戰中慘遭失敗,疆土被夷為平地,自己忍辱身亡。愛妻安德羅瑪克與嬌兒阿斯提阿那克斯都身陷囹圄,淪為皮羅斯的俘虜。安德羅瑪克美麗動人,風姿猶在,皮羅斯一見鍾情,為之魂牽夢縈,不能自拔。於是準備娶她為妻,立為王后。但實際上,皮羅斯已與愛蘭娜皇后的乾金、希臘公主愛彌奧娜締結婚約。愛彌奧娜深愛未婚夫,誇耀皮羅斯的赫赫戰功,以他為自己的光榮和驕傲,甚至視他為自己的生命。在愛的召喚下,她毅然撇開迷戀她的希臘使臣奧雷斯,來到皮羅斯的宮殿,打算與她的未婚夫舉行婚禮,做愛比爾的女統治者。可是,好景不長,戰俘安德羅瑪克的出現給她帶來了極大的不幸。皮羅斯移情於安德羅瑪克,對愛彌奧娜的美麗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她不能喚起皮羅斯的溫情,撥動他的心弦。她嫉妒、憎恨安德羅瑪克,對皮羅斯則無可奈何,恨之愈深,愛之愈烈。安德羅瑪克是——位賢妻良母,她熱愛孩子,忠於丈夫,拒不接受皮羅斯的求婚,寧死不做使她國破家亡的劊子手的妻子。然而,希臘的全權代表奧雷斯為了追求他的偶像愛彌奧娜,更為了處死赫克托爾之子,以便斬草除根,杜絕後患,此時也抵達愛比爾。奧雷斯向皮羅斯索取赫克托爾之子,而皮羅斯為討安德羅瑪克歡心,獲得她的愛情,一方面拒絕希臘人的請求,不肯交出赫克托爾之子,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以此威脅安德羅瑪克,企圖迫使她就範。安德羅瑪克猶豫萬分,痛苦不已,想一死了之,以保持自己對丈夫的堅貞不渝,可又不忍心愛子遭毒手。在兩難之際,她假意答應皮羅斯的要求,暗中卻決定一旦把兒子託付與他之後,就在婚禮上自殺。愛彌奧娜見皮羅斯終不能回心轉意,嫉恨交加,復仇之火冉冉燃起,因此,她敦促奧雷斯去殺掉皮羅斯以解心頭之恨。趁皮羅斯與安德羅瑪克舉行婚禮之際,奧雷斯及憤怒的希臘人殺死了他。當愛彌奧娜得知皮羅斯慘死的訊息後,痛不欲生,遂以短劍自刎殉情。至於奧雷斯,他雖然殺死了皮羅斯,成了弒君者、謀殺犯,卻仍然不能贏得愛彌奧娜的歡心,反而受到她無情的指責和辱罵。最後,他因心靈過度刺激而精神失常。全劇就在這一片恐怖聲中結束了。

創作

拉辛的創作沒有受制於人,而是在先人耕耘過的土地上另闢蹊徑,劇本結構樸素而謹嚴,故事的發展合乎邏輯,一切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古典主義“三一律”要求戲劇描寫中時間、地點和情節歸於統一,這種框架拉辛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在《安德羅瑪克》中,拉辛把故事的發生安排在愛比爾國王皮羅斯宮廷中,情節以希臘使臣奧雷斯抵達愛比爾,索取赫克托爾之子為開端,隨後矛盾驟然加劇,造成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人物之間矛盾重重,一觸即發,但是,拉辛沒有讓這些矛盾無休止地發展下去,他匠心獨具,緊扣中心環節,把所有矛盾的解決可能都歸結在安德羅瑪克對皮羅斯所持的態度上。自然,隨之而來的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悲劇。拉辛如此安排,毫無人工斧鑿的痕跡,可謂恰到好處。
《安德羅瑪克》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心理分析能力,作品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稜角分明。“高乃依使我們嘆服的是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拉辛卻使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跟我們打成一片。”(布呂耶爾語)拉辛以深刻的筆觸描寫出人類情感中一切最溫柔、最細膩、最動人的東西。

作品賞析

《安德羅瑪克》是拉辛的代表作,在巴黎上演時引起過巨大的轟動,幾百年來經久不衰。此劇在思想和藝術上的精深造詣奠定了拉辛在法國文壇的地位,使他在17世紀的法國文學史上與天才的喜劇家莫里哀交相輝映,猶如雙峰對峙,各盡其妙。拉辛生活在法國由盛轉衰的時代,當時,貴族階級和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之間的均勢已被打破,兩者矛盾日趨尖銳。拉辛的戲劇創作無情地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他的力作《安德羅瑪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安德羅瑪克》色調陰暗,氣氛沉鬱,它真實地反映了宮廷中尖銳、複雜的矛盾,嚴厲譴責了殘酷自私、人慾橫流的封建貴族。劇中的貴族只顧享樂,對國家利益和自己的義務不屑一顧。皮羅斯是戰場上凱旋的英雄,可他對安德羅瑪克一見傾心,為了個人愛情而不惜拋棄自己的國家。在奧雷斯身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榮譽的原則成了情慾的祭祀品。

語言造詣

拉辛非凡的語言造詣無疑是《安德羅瑪克》成為不朽之作的又一原因。此劇使我們深深領略到他自然流暢、樸素簡練的語言風格。“他的風格若用水來比方,不是奔流急湍,而是靜水深潭——表面平靜,底下卻魚龍變幻;也就是說,初看時容易,愈咀嚼愈覺得深刻而美妙。”(茅盾語)最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樸素而平實的語言與澎湃起伏的戲劇內容形成對照,把劇情描寫得引人入勝。把人物勾畫得維妙維肖,使他們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