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商人

安平商人

安平商人,早在唐朝就航行海外經商貿易。從事海外貿易以呂宋(今菲律賓)貿易居首位。安平不同層次的人物可以通過從事小型商業貿易逐步向中型、大型的商業貿易趨近,從而使安海出現小賈、中賈、大賈的名堂。

安平商人早在唐朝就航行海外經商貿易。隨著泉州海外交通的發展,安海成為貿易重鎮,許多安海商人出海經商。到了明代安平商人的販海貿易活動達到鼎盛時期,清中葉以後,安平商人走向衰微。 安平商人既從事國內貿易又從事海外貿易。安平商人行商區域廣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乃至西南夷地,海外則泛東西洋。他們“貿海則文身之地,雕題之國,無所不至”,有的且能夷言
安平商人從事海外貿易以呂宋(今菲律賓)貿易居首位。“安平之俗好行賈,自呂宋交易之路通,浮大海趨利,十家而九。”如李寓西、陳斗岩,首航呂宋,獲巨利歸。顏嘉冕先後到順塔洋(今印尼爪哇西部)和舊港一帶經商,陳士勛商於咬留吧(今印尼雅加達)而卒。鄭金沙,少經商仰光大埠。柯叔均,由寧波往汶萊生理。據日本的《長崎荷蘭商館日記》記載,安海商船經常出沒於長崎港,如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6月26日、7月1日、7月4日、就有安平海商的3艘貨船開到長崎。
安平不同層次的人物可以通過從事小型商業貿易逐步向中型、大型的商業貿易趨近,從而使安海出現小賈、中賈、大賈的名堂。明·李光縉(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李光縉》)《景璧集·卷14》曾描述一例:“處士(陳斗岩)甫垂髻,避難入安平市,市人亡知之者。顏君道謀睹其狀貌,大奇之,遂許以季女……多摯金錢財帛以界之,處士藉以運籌鼓策……處士其初鬥智,最後爭時,行財幣或如流水,若猛獸鷙鳥之發,人雖與共用事,終不如之矣。故人或折閱,而處士收息反倍之。處士行賈,北走齊、吳,南走粵。呂宋洋開,鬻財呂宋,轉販所致,人多重之,倚所祭酒,竟以致富……”
安平商人輸出的貨物主要是從海外採購的胡椒、木香、象牙、明珠、翡翠以及吉貝、薴、絲、錦、綺、荔枝、龍眼、柑等。
明、清安平商人有幾個特點:
第一,“歐洲中古後期的商人,以冒險遠征為目的,有開闢新天地的宏願,安平商人則剛剛相反,以收為主,這是中外海商性格的不同點。”(傅衣凌:《傅衣凌治史五十年》.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
第二,“中國商人有與官僚勾結的一面,也有不勾結的另一面。這個不勾結,固能擺脫封建特權的糾纏,然他們沒有政治上的憑藉,每易起落無常,不似徽、蘇、山、陝大賈之以鹽筴為本業,有某些政治奧援,故仍能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維持其地位於不墜。”(傅衣凌:《傅衣凌治史五十年》.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
第三,“安平商人雖善服賈……他們還是農賈兼業,以農為本,就是說,中國的商人資本始終沒有脫離土地權力的羈縻。”(傅衣凌:《傅衣凌治史五十年》.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
曾泉公就是“用本守末”的典型。他“自垂髫時,業已從兄伯賈閩廣間,其後轉貲荊湘,從業吳越,北極燕越,海岱之墟,足亡不遍。而珠璣、犀象、香藥、絲?、果布之湊,蓋不數年,而公成大賈矣。公為賈用本守末,以文持武,智慧型權變,勇能決斷,仁能取予,疆能有所守,乃其傾貲延士,設財役貧,蓋有儒俠之風焉。”
第四,賈儒兼營,從儒入賈。“孺人”、“處士”等社會階層的人士均可能從商。如上述處士陳斗岩。又如贈公“偉姿觀,善心計,初治鄒魯家言,後乃棄去行賈”,楊喬“安平人,十歲通經史大義,會父及伯兄繼歿,仲兄遭宿疾,不任治生,乃輟儒之賈”,“陳潔家貧,棄儒就賈”等。
第五,“安平商人與鄉族勢力關係的密切,這亦造成安平商人身上所具有脆弱的性格”(傅衣凌:《傅衣凌治史五十年》.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但同時,也形成了安平商人的勤儉節約,樂善好施的優良品德。他們或捐資修路造橋,或賑濟孤獨鰥寡,或倡建堂廟,或置祀田、塾田等。
安平人經商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是善於運用智力經商。如贈公“偉姿觀,善心計”,曾友泉“傾貲延士,設財役貧,善有儒俠之風”,李寓西“賈先敏也,知福智也”。運用智力經商,是決定能否致富的關鍵。“大都賈之為道,春貰貸郡國,可以覽勝;其爭時鬥智,可以獲嬴”。
二是臨財有信,拾金不昧。為商之道,講求信用,取信於人,拾金不昧,諸商敬重。如王瑞“所挾貲最下,能和煦襲人,臨財有信,人愛而重之”。伍榮辰賈於粵,有客遺百金於其寓,越數日撿得,呼還之。其人願刈半以謝,卻之,自是諸商益加敬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