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塞縣是1993年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安塞農民畫被國外藝術家譽為“東方畢卡索之作”。安塞現代民間繪畫是20世紀70年代末在剪紙、刺繡、布玩具、
炕圍畫等眾多民間藝術形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民間藝術形式。它是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方式、造型、技巧、色彩以及現代繪畫意識摻揉變化的藝術形態。安塞農民畫注重表現意境的神態。不單一強調構圖、透視、光度、人物比例等,首先反映的是自己的感情,把現實美與理想美巧妙地結合起來,構想奇特,誇張大膽,意境歡快,神態生動。繪畫顏色非常強烈、明快、和諧、鮮活,基調和情緒健康朴實,昂揚向上,內容充實,意境崇高。構圖上以情為主、以意為主、以神為美,抽象、誇張、簡練、浪漫,作品多剛柔虛實、蒼勁厚潤、粗獷細膩,變化豐富,古樸沉穩而不浮誇,清新濃艷而不失典雅。外國專家讚嘆中國農民畫在表現手法上比畢卡索還畢卡索。1981年,安塞農民畫54幅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82年,安塞農民畫7幅在法國獨立沙龍展覽。1985年,10幅作品赴法展出。《人民畫報》《人民日報》都曾專版介紹安塞農民畫。1988年全國農民書畫大獎賽上,薛玉琴《牛頭》獲一等獎,高金愛《伏虎》獲二等獎,白鳳蘭《毛野人》、曹佃祥《十二生肖》、張芝蘭《毛猴抽菸》獲三等獎。1992年,李福愛的《春播》、常振芳的《牛群》獲全國民族文化博覽會一等獎,馬國玉的《鄉情》、張鳳蘭的《養蠶》獲二等獎。1993年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展上,張鳳蘭的《架牛》、薛玉琴的《牛頭》、李秀芳的《端午節》等作品獲獎。高金愛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農民藝術家’’稱號,當選為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21歲的安塞姑娘馬國玉被吸收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並被定為年齡最小的民間藝術家載入紀錄。安塞農民畫登上藝術殿堂後,又成為國內外旅遊市場和收藏市場日益走俏的商品。僅1989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就達40餘幅,省展覽館收藏24幅。法國、美國、瑞士等外國友人及國內美術收藏家購買達110餘幅。1993年,安塞縣文化館在深圳“安塞現代民間美術展”上一次性拍賣成功,獲益4萬元。
主要特徵
安塞民間繪畫講究裝飾,注重色彩效果,追求強烈的感覺印象,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安塞農民畫作者首先注重表現意境和神態。一般不講究人物比例,也不太懂得透視原理,首先在意境和神態上做文章。
2、安塞民間繪畫把現實和理想美妙地結合起來。
3、安塞民間繪畫在顏色上非常大膽,明快、和諧、鮮活。
4、安塞民間繪畫在構圖上非常大膽,以情為上,以意為主,以神為美,抽象、誇張、簡練、浪漫。
5、安塞民間繪畫的整個基調和情緒是健康、樸實、昂揚向上的。
主要價值
安塞民間繪畫是對剪紙、刺繡的延伸,起流於民間,抒發作者的理想和追求,美化家居生活。安塞民間繪畫在安塞乃到整個延安地區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民民眾主要的文化活動
之一,在人民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對安塞乃至全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素質,促進人民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產生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淵源
安塞地處中華始祖黃帝氏族文化發祥地的陝北黃土高原,這裡遍布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彩陶遺址,出現過燦爛的秦漢文化高潮。明代以後由於天災人禍,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形成歷史上的交通封閉和文化封閉,使其它地域早已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傳統得以在民間較完整地保存下來。安塞農民畫歷史悠久,箱框畫直到20世紀六十年代還興盛一時。1979年至1983年是安塞農民畫的起步階段,1984年至1988年是安塞農民畫迅猛發展和突破的階段。它是對剪紙、刺繡的延深,起流於民間,一般用於炕圍畫、鍋圍畫、箱櫃畫等。1988年安塞被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相關物品
1、畫板:固定畫紙用,尺寸可大可小。
2、毛筆:根據需要可分為一般毛筆(用於上大塊顏色)和勾線筆(用於勾邊線)。
3、畫紙:一般為水粉紙。
4、各種顏料:一般為水粉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