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家住在4號,居整條胡同的中間。院門口也有兩個石礅子,我小時候總喜歡騎在上面等大人下班,尤其是夏日的午後,和幾個小夥伴午睡後,輪流坐在上面,吹著涼爽的風,愜意極了。
姥姥家住的院分里外院,里院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樹,外院的盡頭有一棵香椿樹。每年春天摘香椿,秋天打核桃,都是我最喜歡的。記憶中,打核桃的場景頗為壯觀,不知是誰在組織這場活動,只記得有人用竹竿,有人上房,大人怕我們小孩砸著,我們就在屋裡扒著窗戶看,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漏了什麼。綠綠的核桃連著葉子呼啦啦地被颳了下來,落到房上、地上,聲聲作響。終於有人一聲令下,可以去撿核桃了。我們就噌得躥出去,一路埋頭狂撿。不記得怎么分,只記得雙手剝完綠核桃後,手指黃黃的,核桃肉濕濕的,味道甘甜。幾個小孩兒還相互打趣,“你抽菸了吧?要不手指怎么都熏黃了?”
住四合院最好玩兒的是過年。我們那個院恰巧和我年紀相仿的孩子很多,有近十個。每年三十晚上,我們幾個就約好一個時間,每人穿上家裡新給做的棉襖罩衣,花花綠綠的,一人還挑一個紙燈籠,找個避風的地方,自己上演一台春節聯歡晚會,有人唱歌,有人跳個舞,等凍得受不了了,大人也不放心地叫我們回家,於是每個人都興奮得回家等壓歲錢了。
過年每家每戶都要準備很多好吃的。記得有一次,我去東屋謝奶奶家串門,發現他們家買了一整筐柿子椒,還蒸了各種各樣的麵食,我一下感覺到心裡一喜,“真好,快過年了。”姥姥家過年必要做四種菜。芥末墩、豆醬、米粉肉、醬瓜,都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沒有這四樣菜擺上桌,過年就像缺點什麼。
1991年,姥姥家搬進了樓房,我的爸爸媽媽也回國工作,我從此和安兒胡同再見了。前年夏天,宣武門內大街擴建,安兒胡同也處於在拆之列。我的兩個表妹非常有心,拿著攝像機把院子裡里外外拍了一遍。核桃樹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死了,姥姥家的房子也拆了一多半。踏著那些瓦礫,在廣播學院學習的表妹,還用新學到的鏡頭使用技巧,加上旁白,帶著我們全家回憶了一遍,看得大家淚水漣漣。
為了讓安兒胡同永遠留在大家心裡,大舅請一個朋友特意畫了一幅小畫,畫中正是我熟悉的大門,還有兩個被磨得十分光滑的石礅子。
不管這個院子是否存在,也不管這個院子多么擁擠,每當我想起它,心中總是倍感親切,人生中很多最純粹的快樂、悲傷都發生在那兒,世間最寶貴的親情也留在了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