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童

宅童

宅童,指的是喜歡貓在家裡,整天沉迷於網路的青少年,這些孩子不喜歡運動,沒有其他愛好,更沒有時間學習,他們把所有最美好的時光都交給了虛擬的網路,宅童的產生,跟親職教育、孩子本身以及周圍環境都有重要關係。

概述

宅童宅童

宅童指的是喜歡貓在家裡,整天沉迷於網路的青少年,這些孩子不喜歡運動,沒有其他愛好,更沒有時間學習,他們把所有最美好的時光都交給了虛擬的網路,宅童的產生,跟家庭教育、孩子本身以及周圍環境都有重要關係。把宅童從虛擬世界拉回到現實世界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一味的管教,處理不好還會激起他們的反感和憤怒。其實,孩子們也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只是父母缺少一些正確的方法來幫助他們下決心遠離電腦。

特徵

宅童讓家長憂心,宅童的孩子自身坐在電腦前面,不停地點擊滑鼠、敲打鍵盤。放暑假以來,宅童讓不少家長傷透了腦筋,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整天玩電腦而不止一次發火,結果孩子根本不聽,沉迷於網路。某中心國小的一位班主任說,放假後一些家長向她反映孩子整天待在家裡盯著電腦、電視,不學習、不運動,有的孩子視力也下降了,大人一管教他們還發脾氣。

為了讓孩子過一個輕鬆的暑假,有些家長特意沒有安排培訓、補習活動,沒想到孩子整天呆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有些甚至幾個禮拜沒出家門了,有時候玩得都不願吃飯。這些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很活潑,成績也還不錯,可一放假待在家裡就變了個樣。問他為什麼不和同學出去玩耍時,還嫌爸媽太“老土”,現在大家都在網上聯絡,聊天遊戲很方便的,誰還高興頂個大太陽出去玩?

測試

測試:你的孩子是宅童嗎?如果你的孩子有下列行為之一,就已經有宅童的趨勢了,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

1、只要在家,除了吃飯幾乎都在電腦前,而且總覺得上網時間不夠用。

2、除了電腦外,幾乎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

3、玩電腦時,如果因為其他事情被迫中斷,會大發脾氣。

4、不願意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包括和父母一起去爺爺奶奶家。

5、不完成作業、逃學甚至到網咖中玩。

6、 半夜時還可能爬起來偷偷上網。

危害性

視力受損

一位眼科醫生強調,電視、電腦的螢幕大多存在亮度刺眼、圖像晃動等問題,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用眼過度、眼睛疲勞而導致近視。“特別是在暑假這個特定階段,因為孩子缺少運動,又常常用眼過度,很容易導致近視。家長應該避免給這類兒童吃太多的甜食,如果進食太甜,會造成微量元素鍶、等缺乏和體質虛弱,容易誘發近視。”醫生建議,“宅童”的家長應該在注意孩子飲食搭配的同時,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假期宅童

假期,本是孩子們愉悅身心、休養調整的“佳期”,但現在卻變成宅於戶內、耗在網上的“家期”。孩子成“宅童”,不僅來自網路的誘惑,更源於現實的困境。家長需要工作,難以在暑假期間長期陪伴孩子;城市的“陌生人社會”,讓家長更難免安全等方面的顧慮。

社會原因

宅童宅童
“宅童”的產生,折射出服務於孩子們的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的缺失。一方面,居住小區鱗次櫛比、硬體一流,相關的管理和服務卻尚未健全,現代社區服務體系仍有待形成。另一方面,青少年宮和活動中心等卻被出租、擠占、挪用,從孩子們的生活中淡出。孩子們的假期生活,面臨著組織能力與資源基礎的雙重缺乏。“外出只有補習班、居家只有網際網路”的現實,成了家長們的“兩難選擇”,孤獨的“宅童”們由此而生。

可以說,不是孩子們自己願意成為“宅童”,而是我們讓他們選擇了孤獨。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

“宅童”的出現,也對社會管理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讓“宅童”走出家門,應該加強新型社區建設,讓房前屋後成為安全嬉戲的所在;應該改善公共設施,讓青少年宮、活動中心、兒童公園真正回歸公益;應該推動社會組織發展,讓成熟的志願者隊伍為孩子們解憂,讓有序的夏令營活動為假期添彩。

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我”是一個關鍵字。家庭的溺愛、交流的缺失,使他們不大關心外部世界、不了解社會環境,而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實際上,青少年時期適度的自我中心,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完全可以順利轉化為追求自我更新和成功未來的良好動力。然而,過度的自我中心,則容易與外界產生隔閡,讓成長中缺少了“社會性”、“公共性”這重要一課。
同時,平面化的居住環境被高樓大廈取代,人們的生活被分割在不同的單元。而網路異軍突起,將“我和你”以虛擬的方式聯結起來。現實的逼仄與虛擬的廣闊,現實的分割和虛擬的聯通,現實的單調與虛擬的豐富,青少年顯然更願意選擇後者。南開大學社會學系調查顯示,68%的學生在暑假期間通過QQ、微博、網站等方式進行社交活動,平均每日上網時間超過6小時。

另一方面,以應試為核心的教育體系,無法讓孩子體驗公共生活的樂趣,缺少讓孩子產生公共精神的土壤。在校期間,孩子們在上課、作業、考試的輪迴中度過;暑假“學校停業”,各種奧賽培訓、暑假國小期等又來填空。公共生活僅是課堂生活,公共精神自然難以成長。可以說,有了“閉門上學”,才有“閉門上網”。

“宅童”之“宅”,是教育導向之“宅”、文化環境之“宅”。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應該更加關注青少年素質的綜合培養、身心的全面發展,引導他們走出戶外、走進社會,在更大的空間中完成自我的成長。

走出家門

寶寶也不可當宅童寶寶也不可當宅童

這些“宅童”其實是一群渴望夥伴、渴望自由的孩子,但由於各種原因他們的生活被局限在了家中。年幼的他們無法在漫長的暑假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和學習,每天只能通過吃喝玩樂來打發時間;加上現在父母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較大,往往只關注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略了他們的生理、心理需求,從而導致他們在虛擬的世界尋找感情寄託,有的甚至染上網癮。

對此一位心理諮詢師表示,孩子長期呆在家裡對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很不利,但如果家長強行要求孩子離開電視、電腦,甚至採取打罵的方式,則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結果適得其反。要讓“宅童”走出家門。

專家建議

1、家長的關心和引導,家長應儘可能多地與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用語言、行動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人的愛護,不至於使他們從電視、網路上尋求心靈的慰藉;

2、為孩子多安排一些戶外活動,比如讓孩子出去游泳、打球、旅遊等等,用各種休閒活動將孩子呆在家裡的時間擠掉;

3、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讓孩子參加一些暑期興趣班,比如繪畫、演講、閱讀等,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沖淡電視、電腦對孩子的誘惑。

4、鼓勵孩子多參加社區活動,與同學保持現實交往而不是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從而使孩子與社會保持接觸,滿足他們正常的交往需求。

措施

寶寶也不可當宅童
引導孩子,培養其他興趣愛好
把宅童從虛擬世界拉回到現實世界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一味的管教,處理不好還會激起他們的反感和憤怒。其實,孩子們也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只是父母缺少一些正確的方法來幫助他們下決心遠離電腦。這裡有3個方法來和宅童的父母們一起分享,說不定其中就有一種方法恰好對你的孩子起作用。

多安排一些足夠誘人的戶外活動

如果想把孩子從電腦前拽走,就要有更吸引他的活動。父母們首先要推掉那些和朋友的聚會、應酬,節假日儘量陪孩子一起活動。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帶他去看他最喜歡的籃球比賽、看電影、去郊遊、釣魚,總之,用各種休閒活動日程將孩子的上網時間擠掉。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會逐漸發現,網路世界之外,居然也有如此多有趣的活動,漸漸地,就不再迷戀電腦了。

引導孩子,培養其他興趣愛好

不要為了擠占孩子上網時間,就給他們盲目地報各種補習班、學習班。報班未嘗不是個辦法,但要報得巧妙。你可以從日常觀察中發現孩子的喜好,比如他喜歡台拳道、桌球,還是游泳?然後投其所好。這樣做,孩子不會有任何逆反心理,反而欣然接受。對於網路宅童們來說,這些以運動為主的興趣班會比英語、化學等與學習有關的補習班,效果好得多。

鼓勵孩子們擔當更多的班級職務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絕大部分來源於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所以,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更多地擔當班級職務,必要的時候,還可以事先和老師溝通,得到老師的配合。孩子在學校有一定的職務,會讓他們肯定自己的價值,另外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與同學溝通交往。來自現實世界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必然會超越網路世界的誘惑,讓孩子做回自己。

管理技巧

引導孩子,培養其他興趣愛好多引導孩子,培養興趣
在買電腦時,就要和孩子講清楚買電腦的目的,以後的主要用途。讓孩子知道,電腦是用來輔助學習的,並不是娛樂消遣的工具。
不要規定固定的上網時間。有些家長以為規定出孩子用電腦的時間就會防止電腦上癮。其實恰恰適得其反。有了固定的時間規定,只要到了時間,孩子就會去開電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即便沒事,也要打開玩一會兒。
電腦不能放在孩子的房間裡,應該放在書房、父母臥室中或者客廳等公共區域。總之,不能讓孩子有獨享電腦的感覺。
千萬不能在假期允許孩子隨便玩電腦。這樣肆意一個假期後,是很難戒掉網癮的。據柯志鴻專家調查,在孩子國小升國中的那個暑假是孩子最容易發生網路上癮的特殊階段。在對待孩子迷戀網路的問題上,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縱自己的孩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