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結構
它,ta,象形字,蛇的本字,蛇,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說文》
它本為長蟲,後加蟲於左旁為俗字用。
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象形;像蟲形
字意五行:火
筆順編號:44535
筆順讀寫:捺捺折撇折
異體字
相同意思的異體字:它(港澳台流行寫法)、㸰。
漢字釋義
◎ 它[tā]
〈名詞〉
(象形。小篆字形。象蟲形。本義:蟲) 同本義。後作“蛇” [snake]
(1)它,蟲也。
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說文》
(2)它:意外事故。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周易》
〈代詞〉
(1) 稱代人以外的事物 [it]。如:煤炭,很多工業離不開它;香山觀,從老遠的地方就能看見它——口語中與“他、她”無分別。如:它比(引他類比附)
(2) 表示第三人稱 [he;she]。如:生它個兒子(生他一個兒子)
(3) 表示“別的”、“其它的” [other]
無它異。——《後漢書·列女傳》
貝勒及它將。—— 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帛布及它物。
與它石迥異。——《墨子·公輸》
(4) 又如:它罪(別的罪名);它腸(它心,二心);它人(別人);它年(以後的某年或某一時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
(5) 虛指。如:乾它一場;吃它一頓
(6) 姓。戰國有它嚻。見《荀子·非十二子》。
◎ 它[tuō]
同“駝”。
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它山堰”中的“它”讀作[tuō]。
文字起源
右邊依次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草、行、簡化字的寫法。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它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玉篇》古文佗字。佗,蛇也。《說文》蟲也。本作它,從蟲而長。上古艸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
又《玉篇》非也,異也。《正字通》與佗他同。《易·比卦》終來有它吉。《禮·檀弓》或敢有它志,以辱君義。
又《揚子·法言》適堯舜文王為正道,非堯舜文王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又《正譌》它,蟲之大者。象寃曲㞑形。今文加蟲作蛇,食遮切與托何切,二音通用。
說文解字
【卷十三】【它部】它
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蛇,它或從蟲。托何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文一 重一
說文解字注
(它) 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尾形。各本作垂。今正。者、艸木華葉也。引申為凡物下之偁。垂者遠邊。非其義。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象其臥形。故詘尾而短。?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詘尾謂之蟲。垂尾謂之它。它與古音同也。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虺皆蟲之叚借。皆謂或臥或垂尾耳。臥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也。托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為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跡也。亦引申之義也。凡它之屬皆從它。
(蛇) 它或從蟲。它篆本以蟲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蟲左旁。是俗字也。
英文翻譯
◎ 它
it;other
音韻參考
上古音:歌部透母,[thai]
廣 韻:托何切,下平7歌,[tuō],果開一平歌透
國 語:[tā][tuō]
粵 語:[taa][to]
常用詞組
① 它們 tā men
[they] 對多於兩個事物的稱呼。
這些動物真可愛,它們像是通人性似的。
② 它山之石 tā shān zhī shí
[the stones of other hills] 利用其它山上的石頭可以錯琢器物。引伸為外國的賢臣可任用治理國家,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鑑,為我所用。亦比喻朋友能規勸自己改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③ 它它藉藉 tā tā jí jí
交錯雜亂。
相關成語
與“它”相關的成語只有1個:
之死靡它 之: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