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學阮公 體 三首
其一
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 。
只言繩 自直,安 知室可欺 ?
百勝難慮敵 ,三折 乃良醫。
人生不失意,焉 能慕 己知 ?
其二
朔風悲老驥 ,秋霜動鷙禽 。
出門有遠道,平野 多層陰 。
滅沒 馳絕塞 ,振迅 拂 華林 。
不因感衰節 ,安能激壯心?
其三
昔賢 多使氣 ,憂國不謀身 。
目覽 千載事,心交 上古人 。
侯門 有仁義,靈台 多苦辛。
不學腰如磬 ,徒使甑 生塵。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學阮公體:模仿阮籍的《詠懷詩》。阮公,阮籍(210-263),字嗣宗,魏晉時著名詩人,有《詠懷詩》八十二首傳世。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是個猛烈抨擊虛偽禮法,消極反抗司馬氏政權的人物。
從時:順從時尚,追隨行時的潮流。
繩:木工用來劃線的墨斗繩,這裡指法度。
安:哪裡。
室可欺:在暗裡就可以搞陰謀詭計。
難慮敵:一作“慮無敵”。慮,思考,認識。
三折:即三折肱(gōng)。
焉:怎么。
慕:顯露,看出來。一作“暴”。
己知:即知己,認識自己的意思。
驥(jì):良馬。
鷙(zhì):禽,大鳥。
平野:平曠的原野。
層陰:一層一層的陰雲。
滅沒:消失。
絕塞:邊塞的盡頭。
振迅:振翅疾飛。
拂:掠過。
華林:繁茂的樹林。
衰節:指深秋。因深秋草木零落而變衰,故稱深秋為衰節。
昔賢:前代的賢能之人。
使氣:堅守剛直的氣節。
謀身:為自身謀劃,謀取個人利益。
目覽:眼觀。
交:相通。
上古人:即昔賢,古代的賢德之人。
侯門:王侯之門。
靈台:指心。
磬(qìng):古代樂器,用玉或石做成,形狀彎曲。
甑(zèng):古代炊具。
1.學阮公體:模仿阮籍的《詠懷詩》。阮公,阮籍(210-263),字嗣宗,魏晉時著名詩人,有《詠懷詩》八十二首傳世。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是個猛烈抨擊虛偽禮法,消極反抗司馬氏政權的人物。
2.從時:順從時尚,追隨行時的潮流。
3.繩:木工用來劃線的墨斗繩,這裡指法度。
4.安:哪裡。
5.室可欺:在暗裡就可以搞陰謀詭計。
6.難慮敵:一作“慮無敵”。慮,思考,認識。
7.三折:即三折肱(gōng)。
8.焉:怎么。
9.慕:顯露,看出來。一作“暴”。
10.己知:即知己,認識自己的意思。
11.驥(jì):良馬。
12.鷙(zhì):禽,大鳥。
13.平野:平曠的原野。
14.層陰:一層一層的陰雲。
15.滅沒:消失。
16.絕塞:邊塞的盡頭。
17.振迅:振翅疾飛。
18.拂:掠過。
19.華林:繁茂的樹林。
20.衰節:指深秋。因深秋草木零落而變衰,故稱深秋為衰節。
21.昔賢:前代的賢能之人。
22.使氣:堅守剛直的氣節。
23.謀身:為自身謀劃,謀取個人利益。
24.目覽:眼觀。
25.交:相通。
26.上古人:即昔賢,古代的賢德之人。
27.侯門:王侯之門。
28.靈台:指心。
29.磬(qìng):古代樂器,用玉或石做成,形狀彎曲。
30.甑(zèng):古代炊具。
白話譯文
其一
我年輕時就有著遠大的抱負,遵奉直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只說法度如繩絲毫不能苟且,那知道搞陰謀的人卑鄙惡毒?
百戰百勝不一定能認清對手,多次折臂卻可以學到些醫術。
一個人如果沒經過什麼波折,他有辦法認識自己的不足嗎?
其二
颯颯秋風感奮了伏櫪的老驥,冷冷秋霜激動著在冓的鷙禽。
老驥要馳騁,哪怕路途遙遠;鷙禽想翱翔,何懼天空層陰。
賓士的老驥消失在邊塞盡頭,奮飛的鷙禽掠過彤紅的楓林。
若不是有感於衰節的到來呵,我怎么能夠激動起壯志雄心?
其三
古賢都堅守著正直的氣節,憂國憂民從來不謀求私利。
我目覽青史搜求前賢事跡,我的心和他們連在了一起。
說什麼“侯之門仁義存”呵,他們是竊國大盜只知為己。
我不學腰如磬折的下流相,哪怕我甑里生塵釜中生魚。
創作背景
《學阮公體三首》作於劉禹錫被貶朗州期間,為模仿阮籍的《詠懷詩》之作。永貞革新失敗後,作者堅信自己的政治主張是正確的,對前途仍然充滿信心,因此作者要總結失敗的教訓,作繼續戰鬥的準備,三首詩都是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的表現。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其一
第一首總結了詩人在政治鬥爭中得來的經驗教訓。詩人少小就胸懷大志,崇尚直道,不從流俗。但是,因為涉世未久,閱歷匪深,所以對複雜紛繁的社會現實、變幻無窮的政治風雲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詩人把政治鬥爭想像得過於簡單,把鬥爭的對手估計得過於善良,不曾料到他們會大搞陰謀,會暗售其奸。這是詩人自我總結的政治鬥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詩人懂得“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的哲理,面對失敗不消極、不悲觀,從“失意”中認識自我,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積極準備繼續投入戰鬥。
其二
第二首抒發了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這首詩著力勾畫了“老驥”和“鷙禽”的形象,卒章顯志,交代了勾畫這兩個形象的意義,將全詩所抒發的感情充分地表達了出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曹操的流傳千古的絕唱。其所以見佳,不但在於它“以彼物比此物”,突現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抒寫了曹操的宏圖大志,而且更在於它可以被不服老的人們為言己志而順口吟誦,可以被人們為了形容他人的老年篤志而信手拈來。劉禹錫對這兩句詩特別喜愛,不止一次地將其溶入自己的詩文之中。詩並不是簡單地把古典化為自己的詩句之中,而是揮動大筆,給古典賦予了某些新義,勾畫了一幅“老驥馳騁圖”,並把這幅圖與“雄鷹翱翔圖”互相迭印,使老驥和鷙禽的形象活生生地勾畫出來了。“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是詩人就驥馳鷹翔而發的議論,是詩人對老驥和鷙禽的由衷的讚嘆,是詩人壯志難酬的奮力的呼喊。這十個大字,使全詩主題鮮明,使全詩感情激盪。
其三
第三首描繪了詩人的自我形象,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現實,表現了詩人堅持鬥爭,永不妥協的頑強意志。“昔賢多使氣,憂國不謀身。目覽千載事,心交上古人。”這四句詩使讀者看清了詩人是以“昔賢”為榜樣的,詩人從“昔賢”身上汲取了力量,他也是“憂國不謀身”的。“侯門有仁義,靈台多苦辛”,嘲諷了王侯們只知竊國。詩人說他們唯名是求,唯利是圖,絞盡腦汁,甚是辛苦。這兩句切中古往今來的時弊,把詩人所處的社會的腐敗現實揭露得體無完膚,鞭撻得入骨三分。“不學腰如磬,徒使甑生塵”,抒發了詩人堅持鬥爭,永不妥協的頑強意志。
《學阮公體三首》運用了象徵、暗示、比喻等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即所謂的“厥旨淵放”),曲折隱約地表達思想內容(即所謂的“歸趣難求”)的。
名家點評
現代文史家華鍾彥:“有自悔語而無頹喪情,有振奮意而無驕傲情,有清剛氣而無遁世情。語言質樸無華,而無鋒芒刺眼,真是學阮公體象阮公體,勝阮公體。” (《劉禹錫詩文賞析集》)
現代文史家瞿蛻園:“此必禹錫初遭貶斥時憤激之詞。” (《劉禹錫集·名家選集》)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與柳宗元同榜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一年(795),又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入仕以後,積極參加政治運動。貞元二十一年(805)一月,唐德宗薨,順宗即位,八月改元永貞,即起用王叔文等人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半年之後,改革失敗,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被貶為邊遠州府的司馬,史稱“八司馬”。劉禹錫被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途中再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而後先後在連州、夔州、和州等地任刺史。劉禹錫一生宦跡漂泊,所到之處,關心民眾疾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的詩作。他的詩歌創作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劉白”。白居易對其推崇備至,稱之為“詩豪”。所著詩文見收於《劉夢得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