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學

梵語s/aiks!a-as/aiks!a,巴利語sekha-asekha。‘學’與‘無學’之並稱。學,即有學,指雖已覺四諦之理,但因未斷煩惱,故仍須學習戒、定、慧三學者。

在四向四果中,除最後之阿羅漢果外,其餘四向三果等七者皆為有學;相對於此,證得阿羅漢果者,已斷盡一切煩惱而無所學習,稱為無學。以上系小乘之說,大乘佛教則謂十地以前之菩薩皆為有學,佛果方為無學。法華文句卷八上(大三四·一○七中]:‘研真斷惑名為學,真窮惑盡名無學。研修真理,慕求勝見,名之為學,學位在三果四向真無漏慧也。阿羅漢果研理已窮,勝見已極,無所復學,故名無學。’[法華經卷二譬喻品、法華義疏卷九](參閱‘阿羅漢’3692)

【學無學】 有學和無學。修正道以斷煩惱,叫做有學;悟真理而斷煩惱,再無可修學,叫做無學。小乘以前面之三果為有學,最後之阿羅漢果為無學,大乘則以菩薩之十地為有學,至高無上的佛果為無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