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新時期,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實現我國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我國的團結統一和繁榮富強.

基本信息

目錄

民族團結教育的指導思想、課程性質和基本原則
民族團結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內容
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施途徑和方法
民族團結教育的師資培養與培訓工作
民族團結教育的組織實施 
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新時期,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實現我國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我國的團結統一和繁榮富強、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等,都要求必須大力加強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在各級各類學校紮實抓好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為重點內容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培養各族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提高各族學生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自覺性,增強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的必然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有關精神和規定,為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各級各類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本綱要。

一、民族團結教育的指導思想、課程性質

和基本原則 
1.開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持育人為本,把民族團結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牢固樹立“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意識。
2.民族團結教育課程是根據國家統一要求列入地方課程實施的重要專項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
3.開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要立足引導,重在教育。遵循各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重點、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堅持專項教育與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相結合;課堂教育與寓教於樂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與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相結合;過程、方法與目標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統一要求與體現各民族和地區的特點相結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情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鞏固,注重實效。

二、民族團結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4.民族團結教育的目標是,使各族學生思想認識和行為自覺地統一到黨和國家的要求上來,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歷史、文化的了解,促進56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相互交流、繼承和發揚;增進各族學生對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歷史的認識,增強各族學生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責任感和自覺性;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及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在社會交往中,具備正確對待和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素質;自覺維護我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關係,促進各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祖國繁榮昌盛。
5.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民族政策,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視中華歷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加深師生對民族團結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不斷豐富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使各族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加強“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教育;了解和把握在處理影響民族團結問題的事件中堅持“四個維護”(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原則;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動,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團結,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內容

6.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正確認識中華和各民族的特徵,普及民族知識,樹立民族團結意識;知道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特點,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民族基本理論,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從歷史的、世界的視野分析和探討各種民族現象,進一步認識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的優越性;聯繫實際進行思考、探討,在思想和行為上培養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7.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必須貫徹育人為本的原則,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各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設定具體教育內容。要把不同學段的民族團結教育內容有機地整合起來,統籌安排。
◆國小中年級階段(三、四年級)
民族知識啟蒙教育:內容標準
①了解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
②知道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中華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的總稱;
③初步了解56個民族的基本特徵;
④了解自己所屬民族的分布區域、人口數量,以及語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點和風俗習慣等;
⑤形成民族團結的基本意識。
國小高年級階段(五、六年級)
民族常識教育:內容標準
①了解56個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點;
②了解各民族的主要風俗習慣;
③了解各民族語言文字特點;
④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
⑤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的特色與成就;
⑥知道中華各族人民憑藉勤勞、勇敢和智慧,共同開拓了祖國的疆土,發展了祖國的經濟和文化;
⑦了解各民族之間應當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諧相處,共同進步;
⑧形成“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認識。
◆國中階段(七、八年級)
民族政策常識教育:內容標準
①了解黨和國家制定的堅持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人才、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和科教文衛事業、各民族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各民族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依法保障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的基本內容;
②知道黨和國家制定上述政策的歷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③正確認識與對待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並運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樹立和鞏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意識。
高中階段(普通高級中學十、十一年級)
民族理論常識教育:內容標準
①學習和掌握我們黨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
②從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現狀和特點,了解我國現階段民族問題的特點及其原因,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③初步了解世界各國多民族國家進退興衰的歷史和現狀,在比較中進一步認識我們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優越性,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高中階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一、二年級)
民族理論常識實教育:內容標準
①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民族理論,提高理論素養;
②從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現狀和特點,了解我國現階段民族問題的基本國情及其原因,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③初步了解世界各國多民族國家進退興衰的歷史和現狀,在比較中進一步認識我們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優越性,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以上標準在整體篇幅中可適當壓縮)
④對在職業生涯中注意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意義有較全面的認識;
⑤在職業生涯和交往中具備較強正確處理民族關係的能力

四、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施途徑和方法

8.中國小要設定專門的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學校是對各民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將民族團結教育的各項活動規範有序安排,保證活動質量。要通過課堂教學、專題教育活動和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把民族團結教育貫穿到國小至高中教育階段的教學、育人全過程中,特別要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確保教學時間和教學質量。要因地制宜組織好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形式的選擇要符合各族學生的年齡特徵,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增強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9.除課堂教學主渠道外,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因時因地制宜,靈活選擇、使用多種形式、途徑和方法開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注意發揮各種民族團結教育方法和途徑的綜合作用,提高民族團結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班會、團隊活動、升旗儀式、專題講座、牆報、板報等方式,組織開展“民族知識、繪畫與手工、演講、民族歌舞”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競賽活動;定期表彰民族團結先進校、班集體和個人;相關學科滲透,與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組織師生參觀互訪,相互學習,積極開展各民族學生之間結對幫學等活動。
10.民族團結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各類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從學生所在地域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要通過地域性民族特點的介紹,使學生知道家鄉的民族特色、風俗文化,關心本地區民族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變化,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同時,通過對各地區民族特點和發展現狀的了解,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斷增強不同民族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1.融合多種教育資源,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建設。各地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博物館、紀念館、文物古蹟等,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資源(如圖書、報紙、雜誌、照片、地圖、圖表等)和音像資源(如電影、電視節目、錄像、VCD、磁帶和各類教育軟體)。聘請各民族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範人物為顧問或校外輔導員,充分發揮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證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順利和有效開展。

五、民族團結教育的師資培養與培訓工作

12.開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師資培訓工作是關鍵。要致力培養一支愛黨愛國,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比較豐富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民族知識和民族理論素養,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獻身民族團結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
13.應對承擔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師組織專門培訓。各級各類學校的校長、政教主任、團隊工作者和思想品德課教師及相關學科教師,都可以承擔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學工作。教育部和國家民委將組織有關專家編寫民族團結教育方面的教師培訓用書,並有計畫、分期分批地培訓民族團結教育的骨幹教師。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積極組織教師從事民族團結教育的專業培訓,並把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師培訓列入當地和學校師資培訓計畫以及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系列。
14.各級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門和學校要根據本地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和教育教學實際,制訂本地區民族團結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計畫。根據各級各類學校實際情況,逐步建立在主管校長領導下,以政教主任、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幹部為主體,聘請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民族團結教育教師隊伍。
15.各級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門和學校要根據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骨幹隊伍建設的長遠需求,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如開展崗前培訓、教學研究、集體備課、集體教研、教學競賽和教學經驗交流等,有計畫地組織優秀教師考察學習、參加學術會議、調查研究,不斷提高教師從事民族團結教育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對各學科教師要提出民族團結教育的具體要求,使每個教師將民族團結教育自覺地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效果。六、民族團結教育的組織實施
16.加強對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指導與管理。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領導,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納入重要工作安排。加強工作指導、制訂相應管理辦法,積極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幫助學校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使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朝著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的正確方向發展。
17.各級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門都應有相關機構和人員專門負責或分管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各級教(科)研部門要積極配合、支持搞好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由分管校長負責、有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學校有關教師具體實施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機制。要加強對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日常檢查和督促工作,定期舉行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總結與表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保證民族團結教育課程的時間安排,國小和國中階段每學年要保證10-12個學時的教學活動時間,高中階段的普通高中每學年保證8-10個學時的教學活動時間,高中階段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每學年保證12-14個學時的教學活動時間。
18.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同時又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為此,各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文本和音像教材等,由教育部和國家民委組織專家編寫和製作,經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審查專門委員會審定後統一使用。未經審定的有關民族團結教育方面的資料、圖書、音像等一律不得進入學校。上述教材的使用由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納入課程教材使用規劃予以落實。同時,要重視和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教師教學網路資源庫的建設和共享。
19.各級教育科研單位和學校要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把民族團結教育研究列入當地課題研究規劃,及時總結和交流研究成果。學校在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學校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校本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帶課題培訓與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廣優秀科研成果。
20.要重視對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評價和督導工作。各級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門要制訂科學的民族團結教育評價方案,加強對教學效果的考察考評工作,切實保障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不流於形式、不走過場。
21.民族團結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這也是一項政治性強、政策性強、涉及知識面廣的教育工作。各級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門和學校要注意從政治的高度掌握政策,既要積極穩妥做好把關、指導工作,又要統籌安排、加強協調,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妥善解決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有關問題。同時,各地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門和學校要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推廣典型,以便為深入推進這項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