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可能是遺傳吧,曉梅的聲音很美,樂感也強,從小就喜歡唱歌。爸爸在家裡教學生唱歌的時候,她就藏在自己的房間裡仔細聽、仔細琢磨,學得比爸爸的學生們還要快還要好。但是爸爸從來沒有教過她。
有一天,爸爸的同事來家做客,聽到了曉梅的歌聲。他十分驚訝:"你女兒唱歌很有天賦,怎么從沒聽你提起過?"爸爸痛苦地說:"不敢教她,不敢讓她去唱歌。唱得越好,她會越痛苦,因為舞台上沒有她的位置……"同事說:"想這么多乾什麼?女兒將來總得有一技之長呀。"媽媽和姥姥也在旁邊幫腔:"教她嘛,業餘唱唱也好呀。唱歌總可以充實她的精神生活,使她也有人生追求嘛。再說她那么喜歡唱歌。"
爸爸被說服了,開始正式教曉梅唱歌。曉梅的進步飛快。從上幼稚園開始,她就不停地上舞台演出,後來成了紅小兵宣傳隊的小獨唱演員,由於她的歌聲和風格很像中國的一位著名歌唱家馬玉濤,大家稱她“小馬玉濤”。
1978年,北京的許多藝術團體到曉梅的家鄉招生。他們聽說有個女孩子歌唱得好,就專門到曉梅家裡拜訪。曉梅唱了幾首歌,把客人聽呆了:"太棒了!民歌唱得好,美聲也唱得好!""可以到歌劇院去!"然而,當客人知道曉梅有一條病殘的腿,讚揚變成了惋惜。
那年曉梅18歲,已經長成美麗動人的大姑娘了。她聰明能幹,歌喉婉轉,本來應該有美好的前程,可是……想到傷心處,倔強的曉梅忍不住在心裡問:"我為什麼不行?"
客人中有一位熱心腸的老師,回到北京後給曉梅的爸爸寫了一封信,說人才不可多得,一定要想辦法治好曉梅的腿。
1979年,曉梅來到了北京,一邊尋醫治病,一邊投考音樂學院。
最高學府
腿雖然沒有治好,但她考上了中央樂團社會音樂學院。
在社會音樂學院讀了兩年,曉梅心裡又有了新的想法。她希望走進中國權威的音樂殿堂--中央音樂學院。既然能夠進入這所學院,為什麼不能進入那所學院?
於是,她開始悄悄地做準備,利用課餘時間補習文化課。那時,她住在北京的東北角,每天到城西郊去上音樂課,下了課來不及回家,買個麵包,一邊吃,一邊就趕著去上夜校,讀文化課。
1984年,曉梅以一首深情、高亢的《我愛你,中國》,敲開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大門。5年的大學生活,曉梅一直處於尖銳的矛盾之中--一邊是自己形體無法彌補的缺陷,一邊是她渴望從事的要求形體美的行業。她自己能把握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同學遊玩的時候,她就常常一個人在琴室里自彈自唱。
1989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歌唱是美麗的
畢業以後,曉梅頻繁參加演出。1994年遠南運動會期間,僅在北京,她就參加演唱了近百場,喚起人們對殘疾人的理解;她還出訪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把歌聲和友誼帶到世界各地。
舞台下的曉梅謙和文靜,舞台上的曉梅卻是那樣的激情洋溢、光彩照人。
有著歌聲的人生,多么美麗!歌唱人生的人,更加美麗!
自強模範
1992年,市殘聯成立了殘疾人合唱團,30多人中,有的雙目失明,有的肢體殘疾坐著輪椅。把這樣一群人組織到一起,遇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孫曉梅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人們不會忘記,為了讓大家掌握合唱技巧,她反覆吟唱示範。用她的話說:“雖然這是殘疾人組成的合唱團,但每一次排練都要本著嚴肅認真的態度,朝著專業水平努力,決不能因為是業餘團體而降低對自身的要求。”為了給集體爭得榮譽,已經懷孕6個月的她,仍堅持上台指揮演出。在孫曉梅的帶領下,合唱團連續兩次獲得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特別獎。
1997年5月,孫曉梅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面對榮譽,她總是謙虛地說:“我的成績離不開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離不開那些關心、理解、幫助殘疾人的人們。今後我要更加努力工作,為殘疾人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