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寺集

孫寺集是東漢末年成武縣城萬戶集村人,傳說是春秋時期相馬鼻祖伯樂孫陽的後人。由於恪守孝道被後人為紀念天下第一大孝子孫期,先在孫期故里建一“孫孝祠”,後祠名漸盛,人稱“孝子廟”,更訛傳為“兒子不孝,孫子孝”,祠名也演變為“孫孝寺”,進而簡稱“孫寺”,萬戶集更名為“孫寺集”,一直延續至今。

人物簡介

東漢末年,在成武縣城東南二三十里處,有個村莊叫萬戶集。村西頭住著一戶孫姓人家,傳說是春秋時期相馬鼻祖伯樂孫陽的後人。戶主年紀輕輕突然身患暴病,轉眼工夫便撒手西歸,撇下妻子孫劉氏和一個八歲的兒子孫期,孤兒寡母娘倆個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成長經歷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孫期雖然年齡很小,卻知書達理,非常孝順。炎炎夏日,暑氣逼人。孫期起早貪黑,辛辛苦苦替財主家在大窪里放牧完豬,回到家也不知疲倦,手腳不閒,不是幫母親燒火做飯,就是劈柴提水、打掃庭院。由於家中貧寒,買不起蚊帳,夏夜蚊蟲十分猖獗,母親常被叮咬得不能安睡。孫期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最後心生一計:母親睡覺時,自己光著上身坐在母親床邊,把蚊子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讓它們一個個吃飽喝足,不就可以讓母親免遭叮咬之苦了嗎?於是,孫期一邊光著脊樑“餵”蚊子,一邊給母親打著扇子,以致被咬得遍體鱗傷也無怨無悔,心安理得。數九寒冬,滴水成冰。家中買不起火盆,“布衾多年冷似鐵”。每天晚上,孫期總是提前鑽進冰涼的被窩裡,先用自己的身子給母親暖熱。平常在大窪里牧豬,有時會採摘到一些野生瓜果,孫期從來也不捨得吃一口,總是小心翼翼給母親留著。偶爾在野外逮只野兔,在河溝抓條活魚,孫期總是把它們帶回家,親手做熟孝敬母親。
有一次,孫期的母親在家突然犯病,一時疼痛難忍,便用牙齒緊咬著左手食指,藉以減輕痛苦。當時,孫期正在大窪中牧豬,猛然覺得心疼不已,他馬上意識到一定是母親在家中出了問題。於是,他二話不說,撒開兩腿就往家中大跑。到家一看,母親已昏倒在地。幸虧發現和搶救及時,才撿回了母親的一條性命。事後一說,大家都感嘆萬分:原來至孝至愛能夠感天動地,才使兒子產生心電感應,讓母親的十指連著兒子的心啊!
有一年冬天,孫期的母親臥病不起。孫期步行三十多里,到單縣城裡請來名醫“賽扁鵲”,緊接著又四處奔波,為母親抓藥。等把藥煎好,孫期總是先嘗嘗冷熱,然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一天,母親隨口說了一句:“要是能吃顆曹州鴨梨,那該多好啊!”不想這話被孫期牢記在心,他一氣跑到村後的梨樹林,頂著刺骨的寒風,鄭重其事地對著最大的那棵梨樹屈膝下跪,虔誠地祈禱蒼天開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也許是上天不負孝心人,當孫期睜開雙眼,抬起頭往樹上一看,猛然發現在光禿禿的樹枝上,長著一顆黃燦燦的大鴨梨,香氣撲鼻。孫期欣喜若狂,趕緊上樹摘下來送給母親。訊息傳開,鄉親們都說:吉人自有天相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孫期的感化和薰陶之下,成武一帶逐漸形成孝義為先的良好風氣。傳說有一年,十惡不赦的黃巾軍路過孫期的家鄉,無不肅然起敬,紀律嚴整,並傳令三軍:“侵擾孫先生宅舍者,就地斬首!”因為孫期一人的孝心,才使得萬戶集秋毫無犯,幾千父老鄉親免遭生靈塗炭。
由於恪守孝道,孫期一生多次拒絕做官。一次,濟陰郡守委派官差,抬著肥羊美酒,敲鑼打鼓,前去登門拜訪,請孫期到郡中為官。不料孫期竟毫不動心,一口回絕,對來人說:“慈母今健在,赤子不遠遊;眾位請回府,吾得去牧豬。”還有一次,奸臣董卓特派司徒黃琬一行幾十人,大駕光臨萬戶集,許以高官厚祿,贈以重金厚禮,誘以榮華富貴,但最終孫期不為所惑,以盡心侍母為由婉拒。

孝道美傳

由於孫期全心全意的贍養照顧,孫母最終得以安度晚年,壽終正寢,享年99歲。20年後,孫期也無疾而終。按照孫期的遺囑,族人把他埋葬在了母親身旁,以便在天堂也不離母親左右,能夠隨時侍奉慈母。
後人為紀念天下第一大孝子孫期,先在孫期故里建一“孫孝祠”,後祠名漸盛,人稱“孝子廟”,更訛傳為“兒子不孝,孫子孝”,祠名也演變為“孫孝寺”,進而簡稱“孫寺”,萬戶集更名為“孫寺集”,一直延續至今。每年的重陽節,孫氏後人及各地民眾,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以各種形式緬懷祭奠孫期。孫寺集,已成為中華傳統美德孝義的一大發源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