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紀·士節

《季冬紀·士節》文學作品。

原文

有如此者,國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國,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務求此人也。賢主勞於求人,而佚於治事。
齊有北郭騷者,結罘罔(1),捆蒲葦,織萉屨(2),以養其母猶不足,踵門見晏子曰:“願乞所以養母。”晏子之仆謂晏子曰:“此齊國之賢者也,其義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諸侯,於利不苟取,於害不苟免。今乞所以養母,是說夫子之義也,必與之。”晏子使人分倉粟分府金而遺之,辭金而受粟。有間,晏子見疑於齊君(3),出奔,過北郭騷之門而辭。北郭騷沐浴而出見晏子曰:“夫子將焉適(4)?”晏子曰:“見疑於齊君,將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車,太息而嘆曰:“嬰之亡豈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說晏子之義,而當乞所以養母焉。吾聞之曰:‘養及親者,身伉其難。’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劍奉笥而從,造於君庭(5),求復者曰:“晏子,天下之賢者也,去則齊國必侵矣。必見國之侵也,不若先死。請以頭托白晏子也。”因謂其友曰:“盛吾頭於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謂觀者曰:“北郭子為國故死,吾將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齊君聞之,大駭,乘馹而自追晏子,及之國郊,請而反之(6)。晏子不得已而反,聞北郭騷之以死白己也,曰:“嬰之亡豈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釋

(1)罘罔(fú wǎnɡ):羅網。(2)萉(fèi)屨:古代的一種鞋。(3)有間:不久。見……於:被。(4)焉適:去哪裡。(5)奉笥(sì):奉:通“捧”,兩手托著。笥:盛飯或衣物的方形竹器。造:到……去。(6)馹(rì):尊貴的人坐的車。反:通“返”。

原文翻譯

士的為人,堅持真理,不怕禍難,面臨大難忘記個人利益,寧願捨棄生命,履行道義,視死如歸。有這樣的人,連國君都無法能使他成為自己的朋友,天子都不能夠使他向自己稱臣。氣節大的這種人可以平定天下,稍遜一點的可以平定一個國家,這些事一定是由這樣的人去做的。所以,想要建立大功業的君主,不可以不去尋找這樣的人。賢能的君主在求才方面下工夫,而少去管瑣碎的事。
齊國有叫北郭騷的人,幹著結網、打草、織鞋的事,卻還不能養活他的母親,於是他走到晏子的門前拜見晏子說:“願意在你的門下乞討來養活我的母親。”晏子的家僕對晏子說:“這是齊國的賢能之人,他有著不向天子稱臣、不向諸侯稱友的義氣,對於財利不苟且拿取,對於禍害不貪生逃避。如今向你乞討是因為要養活母親的原因,這是對你的君子道義為人的悅服,一定要給他。”晏子就派人分出糧食和錢財給他,北郭騷接受了糧食,但謝絕了錢財。不久,晏子受到齊王的猜疑出逃,經過北郭騷的門前來辭別。北郭騷洗了澡後出來接見晏子說:“你將到哪裡去呢?”晏子說:“我被齊王猜疑,所以將要逃亡。”北郭騷說:“先生不要去吧。”晏子登上了車,嘆氣說:“我的逃亡不應該嗎?我太不了解你們這些士人了。”晏子走了。北郭騷叫來他的朋友告訴他說:“我被晏子的道義所悅服,當時向他乞討以便養活我的母親。我聽說過:‘幫我養活了父母親的人,我就應為他擔負重難。’現在晏子受到猜疑,我將要用自己的死來表明他的清白。”於是,北郭騷穿戴好衣冠,叫他的朋友拿劍捧著竹盒跟從著他,到國君的朝廷去,請求通報的人說:“晏子是天下賢能的人,他若離開了,那么齊國就一定會遭到侵略。與其見到國家被入侵,不如我先死了為好。請把我的頭託付給你們,以還晏子的清白。”於是,北郭騷對他的朋友說:“把我的頭放在竹盒中,捧去交託給通報人。”北郭騷出來就自殺而死了。他的朋友就捧著竹盒來交託。他的朋友對看見的人說:“北郭騷是為了國家大事死的,而我將為北郭騷而死。”回去後也自殺了。齊王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十分吃驚,坐上馬車親自去追趕晏子,追到了國家的郊外,懇請晏子跟他回去。晏子不得已才返回,聽說北郭騷用他的死來為自己表明清白,就說:“難道我的逃亡不應該嗎?我也太不了解這些義士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