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位於四川西南、涼山州東南部。1952年建孟呷鄉,1973年改公社,1984年置孟甘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2公里。面積91.2平方公里,人口0.5萬。轄古里、米爾、博基3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水稻。
總體狀況
普格資源得天獨厚,開發潛力巨大。這裡日照充足,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農業久負盛名,出產豐富,是糧、油、烤菸、蠶繭、林果、藥材的生產基地。烤菸以質優聞名,1985年代表四川煙參加全國鄭州菸草博覽會獲金獎。蠶繭素來有名,出口繭達日本二級繭質量標準,是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唯一的出口蠶繭縣。畜牧業發展前景看好,天然草場寬廣,有可開發利用的草地116萬畝。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42.1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20.12萬千瓦,現僅開發利用1.87萬千瓦,占可開發的9.29%,前景誘人。礦產資源眾多,現已探明有的銅、鐵、煤、高嶺土、石英石、玄武石、石灰石等貯量豐富,有待開發。旅遊資源多姿多彩。自然風景奇特,有神姿仙態的省級風景名勝(現正在申報國家級)螺髻山,集野、奇、峻、幽、險、秀為一體,星羅棋布的高山彩湖,國內外罕見的古冰川遺址,高聳入雲的角峰刃脊,五彩繽紛的杜鵑花海、氣勢磅礴、美不勝收的四川名泉——螺髻山溫泉瀑布,被專家稱為“螺髻五絕”。境內還有療養怡人被譽為西南第一泉的普格溫泉,具有南國塞外牧歌情調的海口風光,美妙的探幽勝地瑪瑙洞等眾多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觀和古石刻、岩畫、碑文等文物古蹟。特別是民族風情更具魅力。每年火把節,都要舉辦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異彩紛呈的節慶活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彝族年、彝家婚俗、畢摩彝族古文化等,充滿了少數民族濃郁純厚的奇情異調,令遊客贊口不絕。
普格從奴隸社會一躍跨入社會主義社會。建縣以來,百廢俱興,五十年發展,五十年巨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艱苦創業,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99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866萬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量為48.8:23.4:27.8,經濟結構逐步最佳化。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穩糧的基礎上,形成了烤菸、蠶桑、畜牧、林果四大經濟支柱,培育了甘蔗、蓖麻、蔬菜等新經濟項目,逐步向產業化邁進。1999年,全縣糧食總產量64781噸。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電力、建材為支柱產業,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經濟體系。龍頭企業豪吉集團生產的“豪吉牌”系列產品暢銷全國,享譽東南亞,是西南地區食品行業的拳頭產品。1999年全縣縣屬工業總產值達9528萬元。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旅遊業正在這片被火把燒紅的古老土地上崛起,新的經濟優勢正在逐步形成。
——基礎設施日臻完備。交通運輸發展較快,公路總里程達619公里,省道西巧路縱貫全境,鄉鄉通公路,交通運輸四通八達;電力裝機1.98萬千瓦,不僅能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還有大量余電輸往外地;郵電實現通信網傳輸數位化、交換程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