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各莊蒙鼓技藝

孟各莊蒙鼓技藝

孟各莊蒙鼓技藝是傳統手工技藝,申報地區為唐山灤南縣。該技藝是目前尚存的民間手工藝中不多見的原生態生產方式的代表。其傳統製作工藝,具有史料價值、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孟各莊蒙鼓技藝
編號: 5—8—45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唐山灤南縣

“孟各莊蒙鼓技藝”入選河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134項,子148項)

傳統技藝 第124項

名錄簡介

鼓是一種在民間流傳很久的打擊樂器,一般為圓桶形。鼓的一面或兩面用薄膜蒙上,經過捶打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常用於舞蹈或戲劇伴奏。製作鼓的過程稱為蒙鼓。民間也稱鞔(mán)鼓。

傳承人孟祥臣 傳承人孟祥臣

灤南縣位於唐山市東南部,屬唐山市管轄,孟各莊村位於灤南縣西部,隸屬司各莊鎮。灤南縣孟各莊蒙鼓技藝系灤南民間傳統手工藝。現健在藝人,系孟各莊村民。蒙鼓技藝系孟祥臣祖上單傳技藝,只因其所製作的各種鼓的表面印有“孟各莊”字樣,因此被世人稱為“孟各莊蒙鼓”。

由於年代太久遠,並且此項技藝家族保護意識強,本村90多歲的老人也無法講清孟各莊蒙鼓技藝起於何時。但據本村老人們介紹,孟氏家族的這一技藝形成影響,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或民國初期。目前本村健在的老人可零星的回憶起過去聽到的前輩人曾經說過的相關事情。當地人對於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孟各莊蒙鼓技藝的回憶略顯清晰。孟各莊蒙鼓製品被文藝宣傳隊帶到朝鮮,則是本地參加抗美援朝回來的人親眼所見。文化大革命期間,村辦、社辦文藝宣傳隊風起雲湧,對鼓的需求量增大,孟凡興、孟祥臣父子日夜加班趕製各種不同用處的鼓。因“一鼓難求”,外地人常常連續幾天在孟家等候。現在主要是銷往京東地區省、市、縣文藝器材商場,很多人慕名前來定作、取貨。

孟各莊蒙鼓製作的大致工序:1、選皮、木料烘乾;2、製作鼓梆;3、齊口、打磨鼓梆外圍;4、上皮;5、踩鼓、上勁;6、去毛;7、釘釘;8、修邊;9、自然風乾。

孟各莊蒙鼓製作種類:按當地俗稱分為撥浪鼓、涼粉鼓、手鼓、書鼓、腰鼓、板鼓、花盆鼓、定音鼓、矮堂鼓、高堂鼓等。按鼓的直徑大小分為1.2尺、1.4尺、1.6尺扁鼓;1.8尺、2.0尺、2.4尺、2.6尺大鼓;定做各種尺寸鼓,目前最大做1.2米大鼓。還可以根據客戶要求製作其他類特殊型制的鼓。

鼓作為民間流傳已久的重要打擊樂器,至今仍在民間文藝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孟各莊蒙鼓因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優秀的產品質量受到使用者歡迎,歷時百餘年不衰,在冀東、京津、東北地區有很大名氣和較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