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派

存在主義派是日本文壇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出現了各種名目的現代主義流派之一。

簡介

存在主義派日本文壇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出現了各種名目的現代主義流派之一。

產生背景

存在主義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現代性文明終結的開端(文明繁榮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近代國家壯大後向外擴張造成地盤搶奪的戰爭,兩次戰爭後,現代性實現了在全球的高度發展,帶來全球繁榮。)。隨著現代時期的到來,人進入了歷史中的非宗教階段。此時,雖然人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時發現自己的無家可歸。隨著宗教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喪失,人不但變得一無所有,而且變成一個支離破碎的存在物。他沒有了歸宿感,認為自己是這個人類社會中的“外人”,自己將自己異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種理論來化解自己的異化感覺時,存在主義就應運而生了。

代表作家

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較有代表性,他們的作品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危機和核威脅下,人在社會中存在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疏遠的關係。安部公房是戰後日本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家,被稱為是極力要把日本戰後文學和明治維新以前文學切斷聯繫和極力把日本戰後文學和西方現代派文學緊密聯繫起來的作家。他的作品有不少在日本現代文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他用象徵和寓意的方法來表現現代人所處的孤獨狀態。他認為人一旦有所歸屬,就會喪失自我的存在。他的作品於1997年被翻譯出版,收錄到《砂女》、《箱男》、《他人的臉》三個集子,總稱《安部公房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