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孔昭廩(1870-1954) 山東巨野人。自幼家貧,熱心辦學,當了學董,在全縣百姓中傳為美談。民國初年,孔樓是個有近千戶人家的大村,有私塾五、六處,富家子弟都可上學,貧苦農民子弟卻上不起學。孔昭廩為了讓貧苦的孩子們上學讀書,想盡一切辦法,請求首事人設立學校,終未辦成。
1919年3月,勸學所大量發展學校。孔昭廩以學董的名義,到勸學所請求批准,在孔樓設立了初級國小。同時,將孔氏家族中的一處空房作為校舍,借了民間的桌椅板凳。自己推著小車,到距孔樓30多里的萬堂村去請教師魏鴻奎。貧苦農民家的子弟紛紛報名入學。開學之後,孔昭廩還為教師糴米、買菜、挑水、送柴、準備燈油;就連學生的課本、教師的教具,也是他自己推車進城去買,不耗教師的半分精力。因此,形成了學生勤學、教師專心教課的良好空氣。
1923年,教育局取締私塾,中等人家和富家子弟也逐漸到學堂學習。次年春,孔樓學校增添初級學生一班。由於形勢的發展和孔昭廩的努力,1927年,又擴充高級學生一班,以曲阜師範畢業生胡遵之為校長。縣長賴執中素知孔昭廩辦學熱心,又見該校學生取得好成績,乃獎給親筆書寫的“義高武訓”的匾額,懸掛校門。
1931年,省督學張郁光來縣視察學校,見孔樓兩級國小門上懸有這樣的懂額,乃召見孔昭廩,大加稱頌,並嘉勉學生,勤學好問,尊師敬長等。以後,該校辦學成績卓著,出了不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