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

1870年

1870年,庚午年,清穆宗同治九年,這一年中發生了天津教案、普法戰爭,美國GDP首次超過英國等大事件。

大事記

英國出現了用羽毛、軟木做成的球和穿弦的球拍。

2月3日——美國憲法第15修正案通過,給予黑人投票權。

3月17日——諾曼第號郵船沉沒。

5月25日——英國爆發愛爾蘭自治運動。

6月21日——天津教案發生。

1870年天津教案1870年天津教案

1 870年4、5月間,天津發生多起兒童失蹤綁架的事件。6月初,天氣炎熱,疫病流行,育嬰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兒患病而死。於是民間開始傳言懷疑外國修女以育嬰堂為晃子,實則綁架殺死孩童作為藥材之用。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蘭珍口供中又牽連到教民王三及教堂。於是民情激憤,士紳集會,書院停課,反洋教情緒高漲。6月21日清晨,天津知縣劉傑帶人犯武蘭珍去望海樓天主堂對質,發現該堂並無王三其人,也沒有武蘭珍所供的席棚柵欄。謝福音神父也已經與崇厚協商育嬰堂善後處理辦法。但當時已經有數千民眾包圍了教堂,教堂人員與圍觀的人群口角起來,引起拋磚互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Henry Fontanier,1830-1870)要求總督崇厚派兵鎮壓,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與知縣劉傑相理論,怒而開槍,不幸打死了知縣的僕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破壞行動持續了3小時。6月24日,外國軍艦來到天津,七國公使向總理衙門抗議,而以法國為首。法國方面最初要求處死中國負責的官員,清朝方面派出直隸總督 曾國藩來調查並與法國方面交涉,當時朝廷中的官員多數認為不要對其退讓,不惜一戰,情勢緊張。曾國藩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首先對英國、美國、俄國作出賠賞以使最後能單獨與法國交涉。隨後經他調查之後,“確認”育嬰堂並無誘拐傷害孩童之事,於是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馬宏亮、崔福生、馮瘸子等,行刑之日是10月19日),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而法國因隨後發生了普法戰爭,無力注意東方事務,因此接受了這個條件。

7月13日至19日——1870年特大洪水:嘉陵江中下游和長江幹流重慶至宜昌區間發生了一次歷史上罕見的大暴雨。

普法戰爭普法戰爭

7月19日——普法戰爭爆發。

9月1日——普法戰爭:色當決戰。

9月2日——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國,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三個共和國。

9月19日——普法戰爭:普軍包圍巴黎。

9月20日——義大利攻占羅馬,完成統一。

10月27日——普法戰爭:巴贊元帥率軍在梅斯投降。

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

出生

4月22日——列寧,俄國共產主義革命政治家(1924年逝世)

5月25日 ——荷蘭物理學家塞曼誕生。

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1865年5月25日-1943年10月9日),荷蘭物理學家。1885年進入萊頓大學在洛侖茲和昂尼斯的指導下學習物理學,並當過洛侖茲的助教。受洛侖茲的影響,塞曼對他的電磁理論十分熟悉,並且實驗技術精湛。1892年塞曼因為仔細測量了克爾效應而獲金質獎章。1893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1896年塞曼發現了原子光譜在磁場中的分裂現象,被命名為塞曼效應。隨後洛侖茲在理論上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釋。二人因此被授予19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8月31日——蒙特梭利,義大利教育家(1952年逝世)

逝世

1月21日——赫爾岑。俄國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享年58歲。(1812年4月6日出生)。

6月9日——狄更斯,英國作家(1812年出生)

6月21日——豐大業,法國駐天津領事,在天津教案中被打死。(1830年出生)

7月26日——馬新貽,清朝兩江總督。(1821年出生)

9月23日——梅里美,,法國戲劇家、短篇小說大師逝世,享年67歲。其代表作有《高龍巴》《血仇》《卡門》等。

12月5日——大仲馬,法國作家(1802年出生)

歷史記載

天津教案發生

鹹豐十年(1860)《北京條約》簽訂後,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天津望海樓設立教堂,搜羅爪牙,拐騙人口,強占民田,激起民憤。同治九年(1870)五月,教堂附設的育嬰堂死去嬰孩三、四十人,同時,拐騙幼童的事情不斷發生。五月二十三日,數千民眾激於義憤,前往教堂抗議,要求懲辦兇手。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VictorFontanierHenri)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鎮壓。因崇厚只派去幾名官弁,豐大業感到不滿,於是又闖入崇厚衙門開槍恫嚇,並搗毀衙門器物。歸途中遇上天津知縣劉傑,又開槍打死劉傑的隨從高升。豐大業的秘書西蒙(Simon)也鳴槍威脅。民眾怒不可遏,當場將豐大業及西蒙打死,接著鳴鑼聚眾,焚毀法國教堂、育嬰堂、領事署及英、美教堂,打死外國教士、商人二十人。事件發生後,法、英、美、俄、德、比、西等七國聯銜向清政府提出抗議,並調集軍艦到天津、煙臺一帶示威。清政府派直隸總督曾國藩赴天津“查辦”,又派李鴻章會同辦理。曾、李屈服於侵略者的壓力,判處民眾二十人死刑,緩刑四人,二十五人充軍,天津知府、知縣也被革職遣戍,向外國賠款四十九萬兩,並派崇厚為欽差大臣赴法國賠禮道歉。

清廷改設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簡稱“北洋大臣”。鹹豐十年底(1861),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三口通商大臣。隨著通商事務的不斷擴大,同治九年(1870)十月二十日,清政府決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高北洋通商大臣,加“欽差”名義,例由直隸總督兼任,管理直隸(今河北)、山東、奉天(今遼寧)三省通商交涉事務,兼督海防和辦理其它“洋務”。每年海口解凍,移駐天津,冬令封海,再回保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