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他的救人義舉被天津《今晚報》報導後,感動了天津,被當地見義勇為協會確認為見義勇為。事件經過
蘭考男青年天津跳河救人犧牲2010年6月12日10時許,打工妹小玲(化名)獨自一人來到天津市南運河的御河橋上,靠在橋邊休息,不慎落入三四米深的河水中,不會游泳的小玲情況非常危急。
正和同伴釣魚的孔廣周見狀,連上衣都沒脫,便一頭扎入水中,迅速向小玲游去。很快,他接近了小玲,一把抓住她,用力將她向岸邊推去。
在將她推出一段距離後,孔廣周有點體力不支。隨後下水的兩名水性較佳的救人者接過小玲,將她一點點推到岸邊。
由於嗆水過多,小玲已經昏迷。在岸邊民眾的幫助下,她被拖拽上去,放在了岸邊草皮上。有人對她採取了急救措施,不久,小玲緩緩睜開了雙眼。
小玲雖然獲救,但孔廣周已沒有力氣再游到岸邊,他的雙手在水面上揮舞著,口鼻漸漸沒到了水面以下,還沒等其他人過來營救,他便一下子沉了下去。其他救人者也已精疲力竭,而孔廣周卻再也沒露出水面。
隨後趕到的消防隊員一次次扎入水中尋找孔廣周,均無功而返。民警打電話向當地的舟橋部隊求助。最終,孔廣周的屍體於當天13時被搜救上來。
●落水者轉危為安感激救人英雄
當日參與營救的劉傑是天津某旅行社的一名司機,他回憶說:“我們將女孩救上岸之後,再回過頭時,廣周已經沉下水去。說實話,我當時在水中反覆折騰了好幾回,渾身上下一點力氣都沒有了。就這樣看著這樣一個好青年在眼前犧牲,非常難過!”
在天津市一中心醫院的病房中,記者見到了躺在床上輸液治療的落水女子小玲。她告訴記者,當自己墜河後,因為不會水而雙手不停揮舞掙扎著,但她還記得第一個游向她的救人者的臉:“那弟弟好像比我小几歲。我當時已經嗆了不少水,見他過來,精神一放鬆,意識一下子模糊過去,以後發生的一切都不知道了。再次醒來時,自己已經躺在岸邊的草皮上。”
當小玲聽說那個自己記得的救人者已經為她獻出了生命時不禁失聲痛哭:“我真的非常感謝他,沒有他第一個趕到扶住我不讓我沉入河底,我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小玲的主治醫生張萬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經過積極治療,她的生命體徵已經平穩,基本沒有生命危險了。
●犧牲者少年時曾勇救兩歲幼童
事發當天,當孔廣周在天津的弟弟將這一噩耗在電話中告知父母后,這對夫婦一度瀕臨崩潰,在親人的陪伴下,於當天下午從蘭考起程,於次日早上抵達天津。母親李蘭菊一聲聲不停地呼喚著兒子的名字,讓人心碎。採訪中,夫妻倆痛哭著說:“兒子雖然走了,但他走得光榮,我們為自己的兒子驕傲!”
這對表情沉痛的夫婦向記者表示,他們有3個兒子,孔廣周排行老二,從小就體弱多病,為此,他們在他身上傾注的心血也最多。“孩子打去年來到天津後,時不時就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記者了解到,孔廣周的父親孔石頭是個老共產黨員,已連任七屆村委會主任,“我們和好書記焦裕祿來自同一個地方,從小我就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本本分分的人。廣周天性就是個善良的孩子,從小便喜歡助人為樂,他13歲的時候,就在村裡的一處泥塘中救上來一個同村的兩歲孩子”。
感動天津
●蘭考好青年捨己救人感動天津事情發生後,天津《今晚報》以“蘭考青年,天津百姓為你驕傲”為題,對孔廣周見義勇為的行為進行了連續報導。報導發出後,感動了眾多讀者。天津市見義勇為協會以及西青區見義勇為協會在第一時間對孔廣周和劉傑的見義勇為行為進行了調查取證,確認無誤後,於6月13日下午將《見義勇為行為確認證明書》頒發給了孔廣周的父母。目前,當地兩級見義勇為協會正協調有關部門,妥善做好孔廣周的善後和撫恤事宜。
●家鄉將弘揚英雄見義勇為精神
2010年6月15日18時,記者聯繫上蘭考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孫理勝。聽完記者的介紹後,孫理勝立即上網查看了有關孔廣周的報導。然後向記者回電說:“孔廣周見義勇為的義舉是我們每個蘭考人的驕傲,我們對他表示敬佩和讚賞,也對其家屬表示慰問。我將儘快把此事向領導匯報,組織政府人員對其家屬慰問,對孔廣周的事跡進行宣傳,弘揚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做一個大寫的河南人
“如果沒有他,我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這是一句獲救感言。這個女孩如花的生命得以保全,可是“他”,卻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媽媽了。
“他”叫孔廣周,22歲,一個更加年輕的生命,俠肝義膽,捨生取義,悄然沉沒於異鄉的河底。
社會評價
對於獲救者而言,他是一位恩人,一種一生回報無門的遺憾;對於父母而言,他是一個兒子,一種不僅光榮、驕傲,而且永難撫平的心傷;對於九千萬中原兒女來說,他是一位俠士,更是一種銘刻在心的精神象徵。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者,一個踏踏實實的河南人,一個不畏艱難的小伙子,一個俠肝義膽的真英雄。
2010年年3月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與河南進京務工人員座談時說,什麼是河南人,什麼是河南形象,今天你們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正是由於你們這些在外面的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實實的河南人,不畏艱難的河南人,俠肝義膽的河南人,憑藉自己善良的心靈、勤勞的雙手、頑強的毅力,用自己一點一滴的行動,用自己滿腔的熱情,為首都的建設增光添彩,大家因身為河南人而自豪,因身為河南人而光榮,樹立了我們河南人在外的良好形象。
盧展工說,大家的經歷和發言,充分體現了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極強烈的責任感的 “三平”精神。有追求就有創造,有激情就有夢想,有責任就能樹立形象,我們中原崛起很需要這種精神。
孔廣周,正是這位看似普通的河南人,卻在生死攸關之際,挺身而出,捨己救人。他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
壯美的青春之歌;用無畏的精神展現了一個河南人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極強烈責任感;用俠義的壯舉,詮釋了一個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
斯人已逝,但精神必將長存。
孔廣周不會成為一個英雄孤本。他和洪戰輝、馮娜、竇劉堂一樣,是“四種”河南人的優秀代表;他和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救人的魏青剛、迎著飛馳列車衝上鐵軌的李學生、放棄自救機會而隨飛機墜落的李劍英一樣,是“三平”精神的具體體現。正是這些人,以最質樸的生活方式和感人壯舉,體現著中原兒女樸實無華、俠肝義膽的傳統美德,弘揚著中華民族堅忍、豪邁的偉大精神。
我們深信,弘揚孔廣周的捨生取義,肯定會觸動獲救者乃至更多人的靈魂,進而引發所有人對道德和人性的反思——如何做好一個具有“三平”精神的人,需要每個人用心靈去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