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孔塔多拉集團(Contador,Groupde)是拉丁美洲反對外來干涉、主張和平解決中美洲爭端而建立的地區性國際組織。1983年1月9日,位於中美洲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墨西哥和巴拿馬四國的外長在巴拿馬的孔塔多拉島舉行會議,專門就解決中美洲爭端問題進行了討論與協商,並通過了《和平解決中美洲問題倡議》,呼籲中美洲五國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直接談判,要求一切外國軍事顧問從這一地區撤出,停止向這裡輸送武器,表示
願為緩和中美洲局勢、和平解決中美洲衝突,集體出面進行調停。國際上把這四個國家稱為“孔塔多拉集團”。
形成
1979年尼加拉瓜桑地諾解放陣線推翻A.索摩查·德瓦伊萊獨裁政權,取得革命勝利。1981年薩爾瓦多發生反政府游擊戰爭,由於外國勢力進行干預,中美洲局勢日趨緊張。1983年 1月8~9日,墨西哥、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巴拿馬四國外交部長在巴拿馬的孔塔多拉島舉行會議,呼籲所有中美洲國家通過對話和談判來緩和該地區緊張局勢,各國之間和平共處、相互尊重。強調“必須清除使中美洲衝突加劇的外部因素”,撤走所有派到中美洲國家的外國軍事顧問,停止向中美洲地區輸送武器,並設立安全委員會對有爭議的邊界進行國際監督等。孔塔多拉集團四國為和平解決中美洲問題經常集體出面斡鏇,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多數國家、特別是拉美國家的普遍贊同和支持。1983年 7月,四國首腦會議發表《關於中美洲和平的坎昆宣言》,重申和平解決中美洲衝突與緩和該地區緊張局勢的主張。四國外長還同中美洲五國外長一起舉行多次會議,1983年9月9日九國外長第4次會議達成《意向檔案》,1984年1月 8日第5次會議又通過了《履行意向檔案各項義務的準則》,為實現中美洲和平提出了具體步驟。價值
孔塔多拉集團的和平努力得到了拉美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賞和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曾作出決議,要求孔塔多拉集團隨時向安理會通報它的工作情況,並呼籲有關國家與這個集團充分合作。
淵源
孔塔多拉島位於太平洋巴拿馬灣內距巴拿巴城東南約80公里處,是珍珠群島中離陸地最近的一個島,面積只有3平方公里。孔塔多拉一詞,在西班牙語中有計算、清點的意思。關於它的命名還有一段趣聞。1513年,西班牙殖民者巴爾博亞從大西洋登入,越過巴拿巴地峽,到達印地安人稱為南海的太平洋。不久,殖民者的鐵蹄踏遍了太平洋巴拿馬灣的一百多個大小島嶼,在島上發現了不計其數的珍珠,因此把這些島嶼命名為珍珠群島。他們把各個島上的珍珠收集到離陸地最近的島上清點數目,裝船運往歐洲。日久天長,清點數目——“孔塔多拉”就成了這個小島的名字。